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報告稱全球智能手機平均下行速率達1.3Mbps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12-11 13:36


新浪科技訊12月11日午間消息,據愛立信最新發布的《流量與市場數據報告》顯示,從2010年上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中,智能手機的全球平均下行鏈路速率增加了約70%,達到1.3Mbps。

隨移動寬頻的普及,智能移動終端推陳出新,用戶對移動網絡質量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世界各地的用戶們對移動寬頻體驗抱有近乎相同的期望:希望網絡覆蓋無處不在,希望數據傳輸速率越快越好。


數據傳輸速度不僅取決於網絡技術本身,也取決於用戶行為、設備功能等也其他因素。下圖顯示了基站和小區邊緣之間的距離如何影響數據傳輸速度。當用戶移動到小區邊緣時,網速可能出現明顯的下降。

上圖顯示了下行鏈路速率(縱軸)與用戶離基站的距離(橫軸)之間的關係。三條曲線分別顯示了不同的HSPA速度。應當注意的是,距小區邊緣約70%的距離對應50%的覆蓋區域。“小區邊緣”通常指信號將切換到相鄰小區的位置。

用戶所體驗的速度不僅受距離限制,也受到他們所用設備的影響。例如,如果用戶使用最高速率僅為7.2Mbps的手機連接可支持42Mbps的網絡,那麼可獲得的速度不會超過7.2Mbps。

根據Speedtest.net的數據,從2010年上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中智能手機的全球平均下行鏈路速率增加了約70%,達到1.3Mbps。此數字是基於全球1.7億多部智能手機的抽樣調查,包括對運行在GSM/EDGE、WCDMA/HSPA、LTE和CDMA等網絡中的iOS和Android終端進行測量。

下行鏈路速率增加主要由於下列三個因素:首先,WCDMA/HSPA覆蓋率的擴大使得3G網絡上的測量比例越來越大;其次,網絡升級使2G和3G網絡都實現了更高的速度;再次,手機平板電腦等高速度終端不斷普及。

智能立體網絡是提升城市區域覆蓋範圍和速度、滿足用戶體驗需求的關鍵解決方案。通過對宏基站的改造擴容與添加小蜂窩,改善並密化宏觀層,並添加小型小區,智能立體網將良好地應對智能終端不斷髮展所帶來的挑戰。愛立信預計,到2017年,每個大城市的宏扇區將平均由3個小蜂窩來補充。(蕭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