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健康險年規模3000億元總值 推進過程非常困難

鉅亨網新聞中心


11月1日,“商業健康保險與中國醫改”圓桌論壇暨賽瑟保險叢書2010年度新書《商業健康保險與中國醫改》發布會在京舉行。論壇上,保險學界、業界人士共同探討中國商業健康險如何健康發展。

數據顯示,健康險已成為發達國家保險產品體系中的生力軍,但中國2009年度健康險實現保費收入還不到當年原保險保費收入的5%,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達6倍。如果達到國際同等水平,意味著健康保險在中國存在著年總值高達3000億元的巨大市場規模,其潛力和前景不可估量。

困局

北京保監局局長丁小燕對健康險發展現狀很不樂觀。她談到,凡是在醫改中投入大的地方政府,普遍對商業健康險的需求不明確,這導致了其對商業健康險的支持力度不大;凡是在醫改中投入小的地方政府,普遍比較窮,對商業健康險的需求明確,反而對商業健康險的支持力度大,這形成了一種兩難的怪圈。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認為,當前社保的社會資源分配不公,造成買得起商業保險的人群其實自身已經具備了社會保障,因而已經沒有購買商業健康險的需求;另一方面,沒有社會保障的人群則買不起商業健康保險。如比兩難處境直接導致了商業健康險在推進過程中的異常艱難。

泰康人壽助理總裁、健康險部總經理燕達夫分析,當年“40號文件”的出臺使得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障獲得很大提升,商業保險明顯落后于社保。對于普通大眾而言,商業保險的性價比相對太低,無法體現出其社會價值,因而更無法為保險公司貢獻出利潤。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院長王穩舉了一個國外實例作對比,他曾帶隊去美國交流講學,有一款健康保險產品很吸引他,“花109美元投保,生什么病都可以免費治療。”在詳細了解清楚具體細節之后,他拍板為隊里所有人都買了一份。“類似這樣性價比很高的健康險產品現在在國內還沒有。”

北大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認為,現在醫療狀況落后而健康險需求很大,問題在于健康險中存在著一個根本性的“逆選擇”,即健康險需求強烈的投保人,其實未來賠付的可能性很大,保險公司不愿承保。這導致了商業健康險在推進過程中非常困難。

希望

早在2002年,溫家寶同志就曾連續兩次對商業健康險做出重要批示,希望結合社會醫保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近日,人保健康險公司的“湛江模式”獲得了中央領導的肯定。

人保健康湛江分公司總經理葉立堅告訴記者,“湛江模式”最有特點的一個地方就在于與社保局合署辦公,保險公司與社保局共同進行數據分析,共同完成操作安全分析,剔除不規范行為,從而在基本醫療保障之上比較順暢地加入了附屬商業健康險產品。據人保健康副總裁傅助介紹,“湛江模式”最成功之處是,保險公司與當地社保局完美地實現了一體化管理、多元化服務,從社保基金中拿出15元投健康險,使得醫療保障更為全面、周到,而價格也是國民大眾可以接受的。

中國保險學會秘書長張文淵指出,商業健康險不應是去搶社保的“地盤”,而應是一同開發市場。丁小燕也認為,商業健康險與社保不是“你進我退”的問題,而應是“雙方一起向前走”的模式。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主任郭金龍提出,商業健康險應加強與各方合作,比如相關論壇也應請醫療機構、社保機構的負責人。

傅助認為,健康管理主要集中在“銀發經濟”上,這方面德國的做法很值得借鑒。而人保健康也在醞釀推出復利險等新型產品,設復利保費,專門提供給老年保戶購買。傅助強調,無論是在理念上還是在操作中,健康險都應該與壽險存在本質區別,壽險、長期養老險是以生命表(或稱為死亡表)為基準,而健康險是以發病率為基準。保戶一旦投保,健康險公司就會永遠關注這位保戶,努力使其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