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Facebook終成上市公司 佐克伯得面對現實了!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祖克伯 (圖:維基百科)
全球最大社交網站 Facebook (臉書) 即將在美國股市掛牌上市,預料市值將大幅躍進,首次公開募股 (IPO) 盛況恐令網路搜尋巨頭 Google (GOOG-US) 汗顏。不過,撇開這些正面消息,對於 Facebook 眾多使用者、競爭對手甚至總體經濟而言,公司 IPO 意謂如何?
《CNN》特約記者 Douglas Rushkoff 周三 (1 日) 指出,從第一眼看來,Facebook 共同創辦人佐克伯 (Mark Zuckerberg) 的龐大影響力將因此持續削弱。
Facebook 開啟了社交網站這類新興媒體形式的新時代。它不僅重新定義網路、改變人際關係互動、創造新的行銷方式,甚至還將滲透到金融市場,讓這類好友間的「社交」經濟帶來的新商機生根。
但從實際面來看,Facebook 上市較意味公司將開始順應金融市場規則,而非打破規則。換句話說,公司成長定義不再只關乎業務技術面,還得從企業資本主義角度來衡量。
說得更明白點,如果一間公司規模夠大,意即擁有夠多資金,這些錢遲早會影響到公司其他部分活動。在 Facebook 的例子,上市意味私募投資人超過法定 500 人上限,得開始向金管單位呈報業務資產細節。
上市後第二層影響,則是 Facebook 需開始應付數千名覬覦配股、而選擇棄 Google 或蘋果 (Apple)(AAPL-US) 而加入公司的員工,原本看好股票收入滿滿而情願加班,此後投入程度恐將隨股價波動改變。
相同原因,也適用於看好社交網站繁榮而先買入 Facebook 股票的投資人。他們在等待 Facebook 上市的漫長道路上,許多人已耐不住性子,開始在次級市場拋售股票,這意味 Facebook 市值更非其所能掌控。
第三個影響層面,是 Facebook 晉身市值數百億美元企業後,身價、資源不同了,營業目標、活動及目的也將跟著改變。簡言之,錢變多了,就有義務按照資金本然的規則及特色走;不賺錢的事不再能隨便嘗試,事業管理彈性也降低了。
總的來說,佐克伯一直以來試圖延後走到這一步。他創立 Facebook,原本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改變世界,想創造一個新的社交平台;但變成了上市公司的執行長,幾乎不再有趣,也不再享有那麼多自由。
更深入來說,IPO 後,佐克伯終於放棄的,是 Facebook 不再凌駕其他運作系統之上;它不再關於改革我們的現實生活,而是要佐克伯終於得按照現實法則運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