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樣的“空置房數量”說明了什么?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認為,空置房數據成謎,統計者不能獨立于數據統計之外,不同程度地成為個中利益的相關方、得利者。
據三湘讀書報7月31日報道,“全國存在6540萬套空置房”的消息被證實為數據不實,但由空置房引發的口水戰仍未有停歇的跡象。對此,相關部門至今未發表任何觀點,到目前為止,空置房的具體數量有多少,空置率究竟有多高等問題仍然莫衷一是,成為一個“謎一樣”的數據。
針對“6540萬套空置房”數據,此前國家電網公司曾專門“辟謠”:“從來沒有統計和發布過此類數據”。從這個角度說,該數據確實不實——至少,其消息來源是虛假不實的。
但就此便斷言該數據純屬空穴來風,在我看來,恐怕同樣也有“不實”之嫌。一方面,所謂“虛假不實”,是相對于真實而言,既然“到目前為止,空置房的具體數量有多少,空置率究竟有多高等問題仍然莫衷一是”,也沒有權威數據發布,僅憑簡單的猜測,如何就能斷言“6540萬套空置房”完全虛假不實呢?
另一方面,從一般社會公眾普遍直觀的生活感受來看,具體的空置房數量、空置率雖然并不十分清楚,但“空置房很多、空置率很高”,應是一個大致不錯的判斷——數數我們身邊小區那些雖已售出卻長期黑燈瞎火的房子,便不難有此印象。
“空置房”數據很重要。這不僅是因為廣大公眾對此很看重,更在于該數據是我們評價樓市現狀的基礎性數據,也是進行宏觀調控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如此重要的數據,何以至今仍然“莫衷一是”,成為“謎一樣”的存在?顯然,并不是我們的相關政府部門缺乏相應的技術水平、統計能力,而只不過是在“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體制掣肘下,不情愿進行這樣的準確統計,或者即使統計了也不愿公布而已。這正如有知情人士透露的,“由于這一數字較為敏感,早就不對外公布了”。
其實,因“敏感”而不對外公布,或者因根本沒有全面準確統計而難有令公眾信服的統計數據,又何止“空置房”一項?如“房價上漲”數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是,2009年70個大中城市銷售價格上漲1.5%”;而全國城市地價監測所的數據是,“2009年全國住宅平均價格為4474元/平米,漲幅為25.1%。再如,失業率數據,人社部公布2008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而社科院調查顯示,城鎮失業率為9.4%。
統計者不能獨立于數據統計之外,不同程度地成為個中利益的相關方、得利者——于是,或者因“敏感”而不予公布、不予統計,或者自覺不自覺地讓數據對己有利,使之顯得盡可能地“好看”。這樣一來,“謎一樣”的局面當然也就不可避免。
(楊坤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