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裕方面:推出股權激勵尚無時間表
鉅亨網新聞中心
知情人士透露,黃光裕方面所謂的推股權激勵政策并無時間表,如果將來推出股權激勵計劃,會覆蓋一部分店長。
據每日經濟新聞9月3日報道,日前,有媒體報道稱,黃光裕方面擬推股權激勵政策“策反”管理層。2日,《每日經濟新聞》從黃系知情人士處獲知:所謂的推股權激勵政策并無時間表。
不過這位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將來推出股權激勵計劃,會覆蓋一部分店長。
大股東:股權激勵不合理
據了解,2009年7月7日晚間,國美公布了股權激勵方案的細節。11位公司高管及其他員工總共105人獲得3.83億股國美股權,其中11位高管獲得1.255億股,總裁陳曉獲得2,200萬股。這些股權的行權價格為1.9港元,根據方案,受激勵人員一年后方可開始分批行使購股權,每年可行使25%,計劃分四年完成。
國美的此次股權激勵計劃得到了管理層的高度認可。有內部人士指出,該計劃覆蓋了大部分的國美管理層,通過激勵機制可以使管理層員工的利益與公司和股東的利益得到根本性的統一。
不過,市場對這一股權激勵方案似乎并不十分認同,該公告發布次日,國美電器股價下跌4.21%,遠遠高于恒生指數0.79%的跌幅。
此外,這個股權激勵方案在大股東黃光裕看來卻是“疑點”重重。
上述黃系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首先,陳曉等董事會管理層推出股權管理計劃讓人有點難以理解,多少有點“拉攏人心”的味道;而對于董事會“為了防止國美人才的流失”而進行股權激勵的說法,大股東也難以接受,“國美的人才不是只有那時候有對手來挖墻腳的!”
“股權激勵政策多少也跟大股東的利益有關聯,但是,(國美管理層)卻沒有同大股東有所溝通,也讓大股東難以接受。”上述黃系知情人士指出。
據接近國美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黃光裕長期以來都是國美內部唯一持有公司股份的人,包括跟隨黃光裕打拼多年的公司高管都不曾擁有國美股權,身為公司總裁的陳曉也是因為當年國美與永樂的并購才換得了少量國美股份。不愿與屬下“共享”國美,也是黃光裕長期備受非議的地方。
據了解,股權激勵政策的實施程序通常分為三步:上市公司及時對外發布公告,報中國證監會備案以及召開股東大會審議。
針對上述大股東的疑問,國美相關人士表示,股權激勵方案早在2005年就已經授權給董事會了,當年時機與方案尚未成熟,如今只要重新擬定一個方案就可以了,不再需要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國美董事會是否有權在任何時候拿出股權激勵方案,并將其授予高管?一般情況下,股東很難相信,管理層在決定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項時,卻把股東擱在一邊。
股權激勵方案不如蘇寧?
此外,國美的股權激勵方案也被大股東指責“沒有考慮期權分享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上述黃系知情人士表示,鑒于國美此前的股權激勵方案,大股東方面認為,股權激勵政策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與延展,考核標準不應該從上到下,而應該考慮更多普通員工。
相關資料顯示,該方案中,除陳曉獲得2,200萬股股份外,王俊洲獲得2,000萬股股份,魏秋立、孫一丁等高管均獲1,000萬股以上。
反觀最近公布的蘇寧股權激勵方案,該計劃中授予248位蘇寧中高層管理人員,共8,469萬份股票期權,占激勵計劃公告日公司股本總額的1.21%。在此次股權激勵中,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總裁金明各獲授300萬股,占本次激勵計劃期權總量的3.54%;副總裁孟祥勝、任峻各獲授280萬股,華北區執行總裁范志軍獲授250萬股。除蘇寧集團中高層管理人員外,各分公司的部分中高層也在股權激勵名單之列。
“同蘇寧相比,國美股權激勵政策最大的詬病在于高管股權所占比例過重。”著名并購專家冀書鵬表示。
冀書鵬認為,蘇寧的此次股權激勵方案無論從普及范圍還是股權激勵機構優化上都比國美合理。
國美仍處“人治”時代
記者注意到,除了股權激勵發行總量國美略高于蘇寧之外,在各高管獲得的股權認購額度上,兩者存在明顯差異。
在國美目前的爭權戰中,資料顯示,若以陳曉與孫為民對比,陳曉在國美股權激勵方案中獲得的期權數量是孫為民在蘇寧股權激勵中的7倍。
“以單純的股權數量來對比并不是很科學,還需要考慮上市公司公告中的董事薪酬。”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仲繼銀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查閱了國美和蘇寧兩家公司2009年年報,年報顯示,陳曉、孫為民的當年薪酬分別為225.4萬元和60萬元人民幣。
對此,仲繼銀表示,陳曉和孫為民同為職業經理人,從薪酬與股權的數量來比較,也暴露了國美的股權激勵政策不合理;由于股權激勵涉及全體股東的利益,如果有失 “公平、合理”,監事會應該發揮約束作用。
“而獨立董事、監事會集體失聲也暴露了國美依然處在一個人治的時代。”仲繼銀認為,由于獨立董事、監事會失去了獨立性,陳曉通過拉攏管理層、捆綁投資機構等做法對抗大股東,從而出現了控制權之爭的混戰局面。
冀書鵬認為,家電行業并不像高新技術那樣存在技術壁壘,也不存在對某一個或者幾個核心人士的依賴性,而是更多地取決于中高層團隊的穩定。因此,高管并不應該擁有如此高額的股權。
針對上述問題,國美相關人士表示,蘇寧與國美的股權激勵存在一個時間差的問題,因此不具有可比性。
(王彥彥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