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過熱?金融時報:可能已開始降溫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2010-05-05 13:15
中國近日公佈首季 GDP (國內生產毛額) 年增 11.9% 後,引發市場熱烈討論,認為該國經濟可能過熱。但其實已有證據顯示,中國經濟已正在「冷卻」。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James Kynge 爰引述經銷商調查指出,中國的新車訂單 (尤其排氣量1.6升以下),4 月前半段較一年前大幅下滑。
Kynge 說,車市的降溫若持續數月,將明顯影響整體經濟。畢竟,去年中國能迅速擺脫全球金融危機,與車市活絡 (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車市) 有很大關係。
中國經銷商說,去年購買汽車的追補性需求 (pent-up demand) 降低,加上增稅效應,均對車市銷售影響甚鉅。
另據官方數據顯示,評估建商開發意願的土地價格,3 月份也比前月下跌 31%,不過這並不影響官員打壓房市的決心,中國政府日前宣布,今年將釋出 18 萬公頃的住宅用土地,比去年多出 1 倍多。
素有「末日博士」稱號的投資名人麥嘉華 (Marc Faber) 日昨也公開警告,目前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所有資產泡沫徵兆都已出現,恐將在 9-12 個月內成長趨緩,甚至有「崩潰」(crash)的風險。
不久前,哈佛大學教授 Kenneth Rogoff 與美國對沖基金經理人 Jim Chanos,也都曾提出類似評論。
Kynge 還指出,在中國政府調升銀行資本適足規定、以及存款下滑的預期下,中國銀行業者今年的新增放款,勢必要比去年大幅下降。
常被視為中國經濟過熱證據的通膨,實際上也已經放緩。中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 2.4%,但與前月相比則下滑了 0.7%。
從上述經濟冷卻的跡象可看出,中國人行 (央行) 雖不見得會改變往後升息的立場,但收緊貨幣政策的動作,應該會較為溫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