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省市下調工資指導線或將進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8月10日 08:53
中國目前僅有廣東、山西、青海、雲南、吉林、湖南、陝西、上海、天津發佈了工資指導線,與往年相比,都相應「下調」了2009年的工資增長基準線。
中新社援引中國經濟週刊8月10日的報道,8月4日,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公佈「廣東省2009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工資增長基準線為7%,上線(警戒線)為12%,下線為零或負增長。7%的基準線相比2008年的10%,下降了3個百分點,而下線為零或負增長也是近年來首次出現。
除了廣東的高調亮相之外,各省市應該在上半年公佈的工資指導線,而目前僅有廣東、山西、青海、雲南、吉林、湖南、陝西等省發佈,直轄市中上海市與天津市作了發佈。而在已經發佈的這幾個省中,跟往年相比,也都相應「下調」了2009年的工資增長基準線,其中青海、雲南的基準線相比2008年「下調」了4個百分點。只有天津市的工資增長基準線與往年持平。
一方面是股市、房市、鋼材、水泥以及大宗的原材料產品的齊聲上漲,就業形勢也趨於好轉;另一方面,卻是工資指導線「集體下調」。漲跌互現的背後,讓人越發看不明白。工資指導線是否真正反映了市場的走勢?各省「集體下調」工資指導線到底對地方經濟的恢復有沒有好處?
「我們測算出的企業工資指導線的指標跟2008年比也低一些,2009年測算的增長上線是12%,增長下線是6%,工資增長的基準線為9%。而2008年的增長上線是17%,增長下線是9%。」8月6日,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資處的一位工作人員也透露了該省工資指導線下降的信息。
據悉,他們的測算從3月份就已經開始,還只是初步測算,未公開發佈,「國家人力資源部有規定,要先報人力資源部備案、審核,我們當地省政府還要統一,之後才能在網上發佈,目前我們還在做這項準備工作。」
按照慣例,每年上半年就應該發佈企業工資指導線。至於湖北省為何至今未發佈指導線,這位工作人員解釋說,「有的數據需要採納統計部門的權威數據,而統計部門的數據一般到4、5月份才會出台,這就影響到我們的進展。」
相關人士表示,在已經公佈的省市中,廣東省比較高調,甚至不諱言容易引發爭議的「下線為零或負增長」,而天津、山西等省市在廣東省發佈之前,就已悄然發佈。其他省份尚未有企業工資指導線調整的消息。
「主要是金融危機的原因,很多省對工資指導線是否發佈還有猶豫。我們測算得比較早,沒有發佈除了數據的影響外,也有金融危機方面的考慮。」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資處的工作人員坦言。
我國的工資指導線制度於1997年進行試點。當年1月,原勞動部發佈了 《關於試行地區工資指導線制度試行辦法》,決定在北京等10個省市開展工資指導線制度試點工作,對深化企業工資制度改革提出了規範的試點辦法。1999年10月,原勞動保障部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工資指導價位制度。
「隨著我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徹底改變了過去的工資決定機制,企業分配完全屬於企業自主權範圍內。一般來說,成熟的市場經濟下,都是由企業方和工會方通過集體協商談判來決定工資水平。這跟計劃經濟時期完全不一樣了。」 全國總工會保障工作部的陳傑平副部長表示,雖然工資指導線僅僅是企業決定工資的參照系,對企業並沒有強制性,但它是政府調控工資分配的一種重要手段之一,以工資權威信息發佈的方式對置身於勞動力市場中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合同工資起引導作用,也是企業與工會雙方通過協商談判決定工資水平的重要依據。
目前媒體報道各省公佈的工資指導線,幾乎無一例外地用「下調」這樣的詞彙,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解釋說,工資指導線的上線、下線以及基準線數據,並非如媒體報道中強調的「調」出來的,而是按當年的社會總體綜合指標比如地區生產總值、物價上漲水平、上一年度的工資總體水平、勞動生產率等指標綜合測算出來的。
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資處人士進一步闡述他們的上線、下線以及基準線數據是如何測算出來的。
「如果按照預測2009年的物價上漲水平是4%,廣東省公佈的工資指導線是零增長或負增長,員工2008年拿一百元,2009年就貶值了。所以,我們在測算中考慮了物價上漲因素。我們預測湖北省2009年的物價上漲指數估計會達到4%,同時預測2009年的GDP增幅大概是10%,由此得出下線6%,以保證我們省的整體工資水平不至於降低。而上線12%,基準線9%,也都是我們按照數據測算的,並不是人為主觀臆斷的。」這位工作人員同時表示,「有時由於人為因素,也會有所調整。」
據悉,湖北省2008年全省的年工資平均水平是19,000元左右。如果按照2009年降低的工資指導線,按照一般的邏輯,2009年湖北省的年工資平均水平是否會下降?
「不會下降多少。」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資處解釋說,2009年的工資指導線比2008年低,是指增長幅度降低了,並不是說2009年全省的年工資平均水平比19,000元要少。2009年的工資指導線,是指2009年的工資水平是以2008年的19,000元為基礎,如果要上浮,可以在6%到12%區間上浮。
「工資指導線主要用於指導企業,企業如果要漲工資,就有一個區間參照。如果上線太高,人工成本也就高,這樣也就影響產品得競爭力;如果下線太低,就會影響職工生活,因為物價上漲是不可迴避的。」他同時強調,目前測算出的上線12%、基準線9%、下線6%,這只是他們初步的測算,還需要經過領導來定奪。「出台前要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省裡審批,也可能2009年不發,但我們先得把準備工作做好。」
一方面是經濟復甦的利好消息,另一方面卻是各省「集體下調」工資增長基準線,這讓長期關注薪資問題的全國總工會保障工作部的陳傑平副部長有些看不明白,「經濟在谷底的時候都沒出現政府調低工資指導線,現在經濟企穩回暖的時候再來調低工資增幅,而且一些地方向下調整的幅度還很大,實在有些看不懂,」陳傑平疑惑地說,「就業和工資分配對經濟波動的反應是有一個滯後期,但不會滯後這麼長時間吧?」
陳傑平指出,上半年他參加了一些大型用工招聘會,而在這些招聘會上,他看到企業招人的出價跟往年相比並沒有降低,而且大多數有提高。比如5月份進行的全國民營企業招聘周,參加的民營企業給出的工資水平都有明顯提高。而調整工資指導線應當對招聘企業的工資出價加以充分考慮。
「或許一些地方的困難企業日子真的特別難熬。工資增幅上調下調都可以,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於權衡利弊。地方政府『下調』工資基準線,有可能引發一些企業紛紛下調工資增幅、不漲工資甚至直接降薪,這在短期內能讓企業節約點成本。但除勞動密集型企業外,我國企業人工成本原本就占產品完全成本的比例比較低,調整點工資增幅對降低企業成本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打擊最厲害的就是農民工這些低收入群體,如果這種勢頭波及範圍廣,老百姓工資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有可能導致收入差距更進一步拉大,同時,對刺激消費、拉動內需都沒有好處,對地方經濟的恢復也沒有好處。現在這個時候,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陳傑平不無擔憂地表示。
陳傑平建言,「工資指導線『集體下調』,特別是向負增長方向調整,目前看絕對不適合在全國推廣,各地調整工資指導線應當慎重行事。」他提出,各地首先要真實地反映勞動力市場價格的變化,其次要有一個綜合、穩妥的考量,到底對經濟復甦有沒有好處,還要考慮是否會在社會上引起不良反應。「如果各省都『集體下調』,對我們的經濟是利少弊多,畢竟發佈工資指導線是一種政府行為,儘管對市場對企業對求職者來說是一個參考,但有可能在勞動力市場並進而在消費市場上砸出水花」。
而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對各省下調工資增長基準線的看法相對比較樂觀,她表示,在金融危機期間,可以產生負增長,這樣給企業減少一些壓力,也使職工知道要分擔風險;「如果從長期來看,作為一種引導,允許企業在某些年度出現負增長,這也是正常的。工資不一定全部都是逐年上漲,改善民生的路徑除了直接增加工資,還有提高福利、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如果僅靠直接增加工資,還有很多負作用。」
(程笛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