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成衣漲價背后的真正推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品牌成衣企業來說,原料并不是價格的最關鍵因素。“原料上漲”說受到質疑,市場人士預測2011年春夏服裝價格可能繼續走高。
據中華工商時報12月2日報道,在北方地區最大的服裝批發集散地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一位專營中年服裝的零售商李先生向記者訴了苦水,他指著貨架上的一件毛衫說:“去年這樣一件衣服,我們家拿貨是50元,現在都得60元了”。他說,零售商普遍的感受是今年的拿貨價普遍漲了10%-20%左右。
在北京西單商城,某知名羽絨品牌的銷售員告訴記者,去年800元的中長款,今年類似款的價格是1200元。嬌嬌每年冬季都會購買一件羊毛大衣,她說,今年市場上的大衣價格讓她“汗顏”:“今年大部分品牌大衣都是接近三千元,原來同等質地的超不過兩千。”
對于漲價的原因,零售商們認為,上游原料價格的上漲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是主要原因。宣武區某棉花零售店老板告訴記者,目前店里的新疆棉是20元一斤,山東棉是27元一斤,而同樣的山東棉在去年賣15元一斤。棉花價格的上漲直接帶動了布料的上漲,店主告訴記者,原來同等質地的粉色印花純棉布17元一米,現在漲到了26元到28元不等。
業內人士指出,棉花價格上漲,直接受影響的主要是用棉大戶,即產品售價較高的家紡行業。而由此推動的纖維、滌綸以及棉花替代品的價格上漲,才是市場真正擔憂的。
中國棉花協會11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受棉花拋儲、期貨市場暴跌等因素影響,當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下跌474元至27,881元/噸,與11月11日31,302元/噸的高點相比,10天左右時間下跌了11%。棉價落下,但服裝價格并未“應聲而落”。
而有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對于品牌成衣企業來說,原料并不是價格的最關鍵因素。以灰鴨絨為例,原先每100克10元的灰鴨絨,現在漲到20多元,表面看成本價翻了一倍,可一件羽絨服總共用絨才100多克,也就增加十幾元成本。此外,一般品牌服飾的生產周期在半年以上,即早在今年春天就已經開始生產冬衣了。春天的原材料價格還沒有那么高,所以冬衣的成本也不能用現在的原材料價格衡量。如果非要說原材料漲價會影響到成衣零售環節,那也該到明年春夏季才有所體現。
某品牌服裝市場總監告訴記者,這次服裝漲價對市場影響并不是很大,成熟性品牌即使價格上漲,還是有固定的客流,并且業績在穩步上升。對于市場根基不穩、渠道不完善、進駐商場不符合品牌預期的服裝品牌,這次服裝價格整體上漲對其影響比較嚴重,或在這次漲價潮中被淘汰。就加工廠來說,形成規模的加工廠因為有充足的貨源和大品牌的預訂單不會減少,受影響較小。但對于小加工廠、沒有成熟性客源和訂單的小加工廠影響就大了,可以說是斷了他們的生命線。
某品牌服裝運營商梁某同樣向記者證實了市場的反應,對于像他們這樣的品牌服飾廠商來說,一般都會在二三月就已經與生產廠家簽訂合同,生產廠家只會按合同執行,不會突然漲價。
目前品牌服裝的定價權一般都在品牌運營商手中,商場的費用目前也沒有提高,由此看來,品牌服飾漲價的環節主要是品牌運營商。
“這兩年勞動力價格的增長很明顯,服裝企業工人平均工資已由原來的1,100元漲至目前的1,500元左右,原來做一件皮衣六七十元,現在沒有100元下不來。”河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連紅感受到了勞動力上漲給服裝企業帶來的壓力。零售商李先生同樣感受到了成本上漲的壓力,他告訴記者,今年的服務員工資漲了500元,而且非常緊缺。
據記者了解,目前物價的普遍上漲,運輸、人工費用的增加等成本支出帶動了漲價的預期。西單商城某知名羽絨品牌的銷售員告訴記者,今年新款的一款羽絨服原來定價899元,但廠商感覺定價偏高影響銷售,近日將價格調到了799元。
對于明年春夏服裝市場的預期,不管是品牌運營商、加工廠商,還是零售商,大部分都認為會同比上漲20%左右。除加工廠費用上漲和面料價格上漲被普遍認為是直接導致明年春夏服裝上漲的主要原因外,從中顯示出來的還有市場人士持續高漲的上漲預期。
(尹薇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