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期權的定義及其歷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28 17:02


期權(option),是一種選擇權,指是一種能在未來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它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金融工具,給予買方(或持有者)購買或出售標的資產(underlying asset)的權利。期權的持有者可以在該項期權規定的時間內選擇買或不買、賣或不賣的權利,他可以實施該權利,也可以放棄該權利,而期權的出賣者則只負有期權合約規定的義務。

期權交易起始於十八世紀后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


由於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響,期權交易的發展一直受到抑制。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早期,看跌期權/看漲期權自營商都是些職業期權交易者,他們在交易過程中,並不會連續不斷地提出報價,而是僅當價格變化明顯有利於他們時,才提出報價。這樣的期權交易不具有普遍性,不便於轉讓,市場的流動性受到了很大限制,這種交易體制也因此受挫。

對於早期交易體制的責難還不止這些。以xyz期權交易為例,完全有可能出現只有一個交易者在做市的局面,致使買賣價差過大,結果導致“價格發現” ——達成一致價格的過程受阻。客戶經常會問:“我怎么知道我的指令成交在最好(即公平)的價位上呢?”對市場公平性的顧慮,使得市場無法迅速吸引到更多的參與者。

直到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開張,進行統一化和標準化的期權合約買賣,上述問題才得到解決。期權合約的有關條款,包括合約量、到期日、敲定價等都逐漸標準化。起初,只開出16只股票的看漲期權,很快,這個數字就成倍地增加,股票的看跌期權不久也掛牌交易,迄今,全美所有交易所內有2500多只股票和60余種股票指數開設相應的期權交易。之后,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放松了對期權交易的限制,有意識地推出商品期權交易和金融期權交易。

由於期權合約的標準化,期權合約可以方便的在交易所里轉讓給第三人,並且交易過程也變得非常簡單,最後的履約也得到了交易所的擔保,這樣不但提高了交易效率,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1983年1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提出了s&p500股票指數期權,紐約期貨交易所也推出了紐約股票交易所股票指數期貨期權交易,隨著股票指數期貨期權交易的成功,各交易所將期權交易迅速擴展至其它金融期貨上。目前,期權交易所現在已經遍布全世界,其中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期權柜臺交易市場(或稱場外交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柜臺期權交易是指在交易所外進行的期權交易。期權柜臺交易中的期權賣方一般是銀行,而期權買方一般是銀行的客戶。銀行根據客戶的需要,設計出相關品種,因而柜臺交易的品種在到期期限、執行價格、合約數量等方面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外匯期權出現的時間較晚,現在最主要的貨幣期權交易所是費城股票交易所(phlx),它提供澳大利亞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瑞士法郎這幾種貨幣的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合約。目前的外匯期權交易中大部分的交易是柜臺交易,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部分分行已經開辦的“期權寶”業務采用的是期權柜臺交易方式。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