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歐盟:金融危機後 全球貿易限制增加 但無保護主義浪潮

鉅亨網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歐盟預定周五發布的報告指出,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出口商遭遇了超過 220 個新的貿易限制措施,但並未出現可能最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狀況。

歐盟貿易委員 Catherine Ashton 說,自 2008 年 10月至今 1 年中,歐盟國家的貿易夥伴共提出約 223件新的貿易措施,其中來自俄羅斯與阿根廷的措施最多。

報告指出,這些新措施涵蓋關稅、進出口貿易障礙或限額、非關稅壁壘、政府採購,以及外商投資限制等等。且大約 5% 的歐盟出口商受到這些貿易障礙影響。

然而,原本一般擔心經濟危機可能引發的保護主義浪潮並未出現。歐盟表示,儘管從危機爆發之始,就有一些貿易限制及不對等政策出現,但是廣泛並逐步擴大的保護主義已被適時阻擋。


報告指出,歐盟已成功避開 1930 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盛行的「以鄰為壑」(beggar-thy-neighbor)貿易保護主義,「證實當今以多邊貿易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已通過史上最嚴峻的考驗。」

一直以來,20 國 (G20) 領袖亟力維護自由貿易的決心,也已經向全球傳遞出重要訊息。

今年 8 月,全球貿易量自去年最高點下滑了 18%,歐盟認為主因是金融危機而非保護主義。

該報告也警告,即使全球經濟復甦了,一些貿易限制仍存在,尤其對無法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在這波風潮中,尚未加入世貿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經常使用邊境措施 (border measures) 來保護國家貿易。而阿根廷與印尼已大量運用世貿規範中所給予的「彈性」,將少數關稅提高到最高水準。墨西哥、越南、巴拉圭、埃及和巴西也採行了類似的措施,但是並非全面實施。

美國採行的手段則是利用「2009年外國製造商法律責任法案」 (The Foreign Manufacturers Legal Accountability Act of 2009),保護美國企業及民眾不受到境外製造瑕疵品的傷害。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