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官方推廣告:或是朋友圈廣告監管的開始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秀月 “廣告,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1月21日,微信團隊悄無聲息地發了一條推廣信息,開始測試朋友圈廣告功能。有業內人士將此解讀為,微商廣告、朋友圈廣告將很快被規範管理。
朋友圈是基於微信社交關係鏈的更豐富的信息內容分享與原創的平台,也是很多商家眼中新的社交電商富礦。據微信內部數據顯示,上線3年,全球累計注冊賬戶數達11.2億,每月合併活躍用戶數4.4億。每天朋友圈僅分享連結內容次數已超過30億次。
個人消費者李千在微信公號“男人幫家紡”中花了1580元買了四件套床品。隨后,他把商品連結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按照男人幫家紡在后台的設置,如果李千的朋友點了所發連結並完成交易,已申請成為微客的李千就能獲得商品價格10%的佣金收入。然而,這些微商每天把品圖發在朋友圈上,暴力刷屏,容易引人厭惡。
隨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興起,去中心化電商模式迎來新機遇。過去兩年建立在社交關係進行交易的微商以類似直銷的方式最早嘗到了甜頭。但越來越多的聲音指出,這種野蠻生長的商業現象沒有售后服務,價格體系混亂、貨品來源不明、假貨橫行,急需規範。
調整
以佣金刺激消費者主動轉發商品連結到朋友圈,是微盟對個人賣貨能力的一次利用和改良。“2014年,很多品通過微商在朋友圈銷售獲得了很高的銷售額。”微盟CEO孫濤勇,這證明在朋友圈銷售是一種有效的商業模式。
隨微商廣告、朋友圈廣告被測試,如何良性持續下去成為眼前最主要的問題。以口袋購物、有贊、微盟和互動派為代表的第三方服務商們,能否以市場化的方式教育和引導傳統的微商們更加理性地在朋友圈賣貨?“這裏有太多的不穩定和不健康的因素。我覺得需要一些監管,甚至需要一些安全的措施出現,不然這裏會出大事。”有贊CEO白鴉。
於是,一種既能凝聚千萬微商的銷售能量,又不會破壞朋友圈生態的模式開始在微盟、有贊(原口袋通)和京東拍拍等微店中被嘗試。今年1月初,上述三家相繼在全國範圍推廣自身的社會化分銷平台和幫助個人開店的工具APP,做法相似但擁有的資源和優勢不盡相同。
他們的介入相當於在品牌和個人微商之間多了一個把關人。從貨源到價格再到售后,商品變得可追溯。這其中,拍拍微店並不算先行者,卻因與騰訊的親密關係而獲得微信入口。
之前,京東旗下拍拍宣佈其拍拍微店分銷系統正式上線微信二級入口。不用再繞道去下載口袋購物或是有贊甚至是微盟的“V店”等開店工具,微信用戶進入微信“錢包”下的“京東精選”,就能進入拍拍微店的分銷系統。
目前,拍拍微店已上線了3000多款商品。用戶可以直接轉發分享商品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中,也可以選擇代理模式將這些商品一鍵放置到由系統自動生成的一個屬於自己的拍拍微店中再進行分享。生銷售后,用戶就可以直接獲得佣金返利,而發貨和售后服務都由拍拍微店的商家來解決。
依靠拍拍原先在電商上的資源積澱,其微店分銷平台很快就搭建起來。微盟CEO孫濤勇為了彌補自己在電商上的短板,特地從原易迅挖了採購“大將”,孫濤勇因此對於全球採購的商品很自信。
有贊的白鴉則沒想過要自己進貨。“初步還是讓商家和商家之間分享貨。”白鴉舉例稱,“本來你只賣鞋,我只賣包。但你可以幫我賣包,我也可以幫你賣鞋。”而這需要商家自願把貨放在有贊的分銷平台上進行流通。
目前該平台的貨並不多。白鴉稱,尚未完全放開供貨商的入駐,只有幾十個供貨商。“挑貨是件技術活。有贊需要來自傳統零售業的人進行商品質量控制。”白鴉。除此之外,白鴉還打算運用大數據的方式,通過用戶和分銷商參與的機制來選貨。
與目前朋友圈內微商自己囤貨賣品的行為相比,白鴉認為個人賣貨最健康的方式是,通過轉發推薦商家的商品來獲得提成。他並不反感商品連結會刷屏朋友圈。“其實,正常的消費信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
微信的態度則是以不破壞朋友圈生態環境和尊重用戶為底線。“如果用戶覺得某個賬號頻繁發騷擾性的營銷信息,可以舉報。微信經過核實,會封號。”微信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朋友圈裏的關係都是用戶自願建立的,對於圈內的信息,用戶可自行選擇屏蔽或者舉報。
刺激營銷
“我是80后,但是我錯過了QQ、錯過了淘寶、錯過了微博,我很慚愧。這一波移動電商的風刮過來我一定要抓住,我這次已經准備好了。”男人幫家紡CEO楊金瑜。作為微盟的信徒,他去年三四月份跑遍全國精挑細選第三方服務商,最終選擇了微盟。而成立僅一年多的微盟聽取了楊金瑜的建議,開發出社會化分銷平台。
作為第一波使用的商家,楊金瑜很興奮。男人幫家紡開通20天后,分銷商增加到479家。開通微客后,10天內微客增加了200多人。微客是那些將商品信息轉發到朋友圈,進行個性推薦的消費者。
不過,最讓他激動的是,接入微盟的分銷系統后,他不但可以控制各個渠道的價格,還能讓來自不同渠道的消費者沉澱到其公號中,成為其可觸達的粉絲。在過去,下實體店、淘寶分銷店和朋友圈兼職這三個渠道各自獨立,各自聚集自己的消費者,而楊金瑜更多時候是距離消費者很遠的管理者。如今,他得以將消費者聚集在公號中,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
面向公號的粉絲進行精準營銷,廣州一家移動營銷公司互動派佈局許久。他們最近從營銷逐漸過渡到社交電商的經歷,或許可以堅定品牌商在公號沉澱粉絲進而轉化成購買力的決心。
之前,互動派幫一款3C品的微信商城上線設計了一個營銷活動。“10分鐘就搶完了1000個商品。”互動派CEO王耀明在這當中也看到了機會。未來,像互動派這樣的第三方或許可以參與品牌商的銷售分成。從營銷到社交電商,互動派的進化也讓其收穫了一筆千萬級別的融資。
圍繞去中心化模式,微店們還在摸索各種路徑、生態和商業模式,以及如何進行品控、風控以及平台規則制定。如今,經營粉絲,已經成為許多第三方的共同理念。
白鴉常常在公司內部提及,做得好的商家更多是經營“人”,而不是圍繞自己的貨。他堅持每月到一個城市宣講,鼓勵用戶利用有贊提供的免費基礎工具。“我非常堅信未來的零售業肯定不是靠你有很多人流就能把生意做好。”他。
從下沙龍、到VIP俱樂部和鐵桿會員俱樂部,以及活躍用戶的微信群和YY語音課堂,白鴉用各種方式向商家傳遞和交流這種理念。白鴉在教商戶如何賺錢時,自己卻不急對用戶收取費用。“我還沒想過贏利這件事”,他,“對我來,現在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把商戶的規模做大,如何讓更多的商戶賺到錢。”
記者了解到,目前有贊的經營來源,除了每次下沙龍的門票外,還有面向重點交流圈子的收費,鐵桿會員和VIP商戶每年交費分別為六千和五萬。而今年白鴉已限定了VIP人數不超過200人,鐵桿商戶則是1000名。
在賣貨能力、服務能力和供應鏈能力這三大基礎中,白鴉最擔心的是在朋友圈裏很有影響力的達人或自媒體,“他在那裏賣貨,卻沒有服務能力和供應鏈能力,那這個行業就會被玩壞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