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企業責任≠公益捐贈"每股社會貢獻值"給出量化標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2-03 10:28


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絕非只是統計公益捐贈的數額那么簡單。如何量化這些企業的社會責任,是社會責任投資者必須走出的第一步。

目前公開的信息披露尚不足以衡量國內上市公司對社會的貢獻,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企業公開披露的指標中并不包含公司對社會貢獻的內容或量化數據。這不僅限制了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積極性,而且也增加了社會責任投資者的個股篩選難度。

為此,上交所2008年5月公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通知》,倡導計算并公告“每股社會貢獻值”,并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除了傳統觀點認為的上市公司為社會公益的付出之外,“每股社會貢獻值”的計算還強調了企業盈利為股東帶來的回報、納稅為社會帶來的回報、支付利息為提供融資方帶來的回報以及解決就業為推動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計算上市公司“每股社會貢獻值”的時候,在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礎上,增加年度內公司的上述支出,并扣除公司因環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會成本,以反映公司為其股東、員工、客戶、債權人、社區以及整個社會所創造的真正價值。

這些與“每股社會貢獻值”相關的要素中除了“社會成本”之外均是公司定期報告中的公開數據。2008年10月,建信基金管理公司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專家開展《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貢獻評價體系》課題,明確提出社會成本等于現有環境支出減去未核算環境成本。完善后的社會成本估算方法,能夠更準確的體現上市公司的“每股社會貢獻值”。

上證社會責任指數強調上市公司的社會貢獻度,其考核體系不局限于公司盈利指標,擯棄了傳統公司盈利指標過分關注凈利潤、每股收益的缺陷,綜合反映上市公司對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統計顯示,2008年度上證社會責任指數100只成份股平均每股社會貢獻值為2.42元,較上證公司治理板塊的平均水平高62.34%。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