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壟斷審查時限已過 傳新浪分眾並購案反悔可能性大

鉅亨網楊祺 上海


7月7日消息,最近,“新浪收購分眾已破產”的傳聞傳得沸沸揚揚,這一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新浪對外聲稱的政策障礙,事實上已經不復存在。易觀國際CEO于揚指出,雙方至今不合併的原因更有可能是因為分眾樓宇、戶外等廣告業務的下滑速度太快,這就存在了一個重新估值的問題。

而雙方將最后決定時間定在9月30日,很有可能是想等到二季度的財報情況后再做考量。

面對傳聞,新浪網的回應是:“此事的新聞出口不在我們公司,這主要是由于商務部審批的時間過長所致。”新浪CEO兼總裁曹國偉則表示:不合併的原因是新浪至今沒有收到官方通知。不過,這樣的說法在一些法律人士的眼裏頗有“踢皮球”的感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對于壟斷行為的初步審查應該是30天。如果要進一步審查,時間不得超過90天。如果,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在經營者同意的情況下書面通知經營者,還可以延長前款規定的審查期限,但最長不得超過60日。也就是說最遲180天,商務部必須給出審查的最后結論。


《反壟斷法》25條還規定:“如果執法機構作出不實施進一步審查的決定或者逾期未作出決定的,經營者可以實施集中。”也就是說,商務部審查期限過了180天,新浪和分眾的合併案就等于過了政府的這一關。

對此,上海普若律師事務所吳秋發律師表示贊同。他認為,在新浪與分眾提交了並購申請並按規定提供相應材料后,如果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逾期沒有給企業任何書面通知,那麼就可以判定商務部默認雙方可以進行交易。

回過頭來看看之前著名的可口可樂和匯源果汁並購案,這起涉及金額24億美元,影響更大的並購案也是在180天由商務部做出了最后決定。

兩家公司宣佈合併后,股價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兩年前,分眾傳媒股價一度高達到60美元。然而,在進入多事之秋的2008年后,新浪的股價一直維持在30到55美元之間,而分眾傳媒的股價卻一路下滑,最低甚至觸及6美元。

著名財經學者郎咸平用一家美國公司來分析分眾的命運:“美國PRN的主要業務是在各個賣場和零售商店放置液晶屏並播放廣告。但PRN的發展,卻始終都沒能非常成功。PRN早在1992年成立,而直到2005年尚未能自己上市,被一家叫做Thomson的廣告公司所收購。而這次收購之后,Thomson的股價卻持續走低,幾個月內下跌了近20%,而截至2006年11月初,更跌至了2005年初水準的不到60%。可見,市場並不認同PRN的盈利能力。”

美國投資公司Oppenheimer的分析師傑生海夫斯特恩分析這起並購案時也指出分眾的經營存在問題。他說:“新浪正在收購一個成熟過度的資產,未來該資產的增速可能減緩,且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從今年1季度分眾傳媒財報來看,其來自于持續運營業務的淨營收為6670萬美元,同比下滑14%,比上一季度下滑24%;來自于非持續運營業務的淨營收為6440萬美元,同比下滑23%,比上一季度下滑39%;來自于持續運營業務的淨虧損為1770萬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00萬美元,上一季度淨虧損為4.245億美元;來自于非持續運營業務的淨利潤為1200萬美元,去年同期淨虧損為5460萬美元,上一季度淨虧損為3.803億美元。可見2009年對于分眾來說是流年不利。

而相比之下,新浪在2009年第一季度的表現要比分眾良好得多。淨營收738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

如果還按照原來的價格收購分眾,新浪肯定是不會願意的。這才是這樁並購案久拖不決的關鍵。

易觀國際CEO于揚表示,審批時間長可以理解,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家公司曖昧的態度。分眾樓宇、戶外等廣告業務的下滑速度太快,這對于新浪來說就存在了一個重新估值的問題。而雙方將最后決定時間定在9月30日,很有可能是想等看到二季度的財報情況后再做考量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