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分析〉印度躉售物價下滑 惟食物價格高漲 政府應採取對應措施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印度主要通膨顯示出,物價已較去年同期連續下滑7周,但是一般老百姓感受到了嗎?

56歲的家庭主婦Shobha Uttam Vadivale表示:「過去兩三個月以來,我花在食物上的錢至少多了一倍。兩個月前每公斤只要35盧比的東西,現在都要60盧比才買得到。」她是指剛在Dadar附近超市買的茄子和花椰菜。

即使印度其他物價持平或下滑,但食物價格卻快速上升,但這無法促使央行在近期內抬高利率,因為央行預培養經濟成長的能力,並進行政府高達900億美元的借貸計畫。

但是食物價格上升的現象有可能激發政府進行一些動作,因為印度政府急欲脫離經濟衰退,而食物價格升高可能會使印度政府功敗垂成。


由於印度價格食物竄升的原因,大抵上來自供應壓抑,例如基本建設不良、每年的季風變化大、今年6月氣候為80年多以來最乾燥的一次,以及貨幣政策縮緊。

Macquarie經濟學家Rajeev Malik表示:「利率不可能因為米價上升。」的確,分析師不認為利率在明年1至3月之前能夠開始上升,須待明年1至3月經濟復甦才能更振興通膨壓力。

政府可能會執行更進一步的措施,以舒緩食物價格壓力。印度政府目前已經限制今年的小麥、小麥製品和稻米出口,以壓制國內價格。

經濟學家表示,印度政府第一步為削減進口稅額,周一時便宣布糖進口免稅,接下來可能進一步控管貿易,例如打擊穀物出口。去年印度暫時禁止商品期貨交易,包括小麥、稻米、植物油和馬鈴薯。倘若價格繼續上升,左翼政黨籲求再次抑制期貨交易的呼聲可能越來越大。

財務措施方面,印度可能提高支付給農夫的津貼,但這可能會使政府赤字壓力更大,本財年印度政府的赤字已達16年來最大數字。

印度政府也有可能動用穀物儲糧,以支撐供給端並削低價格,但這招可說是壓箱寶了,因為這可視為動搖印度食物安全的策略。信評機構Crisil的首席經濟學家D.K. Joshi表示,財務火力受限意味著,除非必要,印度極不願意使用財政措施。

他指出:「政府在採用任何財務政策之前,會想先等等看,判斷情形的嚴重程度再說。」

但此次並非印度政府必須介入干涉食物價格高漲的頭一回,2007年與2008年間,進口小麥被指定用於印度最貧窮的家庭,確保最需要的人獲得食物供給,但是市場價格卻要等到供給上升之後才下降。

去年通膨率達2位數,印度政府削減食用油與其他食品的進口稅額,以緩解供應,並禁止穀物出口,耗費2至3個月的時間,消費者才感受到物價下滑。

印度季風也是一大關鍵。根據調查,低於正常的雨量可能挫低今年經濟成長至6%,倘若雨量正常或雨量豐沛,則可使經濟成長達6.5%以上。去年印度GDP成長6.7%。最近幾個月,印度的扁豆成本已上升一倍,而自今年開始以來,糖價已經上揚40%,馬鈴薯價格則竄升一倍。

高食物價格過去曾擊敗印度政府,因為印度人民可支配收入中約有60%花在食物上,而今部分省份選戰開打,議員紛紛呼籲政府介入干預。

金融市場方面,食物價格加深了追蹤通膨的難度。躉售物價指數(WPI)中,食物價格佔18%,但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佔了45%-60%。因此,當WPI已經連續7周較去年同期下滑,但高食物價格卻推高CPI 8%-11%。

要採取更廣泛的措施,其成效向來緩慢,加上城鄉收入之間的差異與消費模式都添加了挑戰性。

目前而言,許多人希望季風可以改善,並使食物價格下降,這意味近期之內消費者沒辦法喘口氣。

一位孟買的蔬菜商表示:「雨量現在良好,如果在未來兩三個月內都維持這樣的好雨量,價格就會下降。但目前來說,我自己也買不起蔬菜給家人吃,因為太貴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