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印兩國10月引領亞洲增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官方和匯豐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雖然美國、歐洲和日本復蘇緩慢,但中國和印度10月制造業保持強勢增長,成為亞洲甚至全球經濟增長的支撐力量。

綜合媒體11月1日報道,正當美國和大部分歐洲國家經濟增長緩慢,日本的復蘇風雨飄搖之時,中國和印度10月繼續發力,為全球經濟提供令人欣慰的支撐力量


對中國企業管理層的兩項調查顯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制造業充滿活力,并助推除日本以外的亞洲股市大漲1.7%。

官方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9月的53.8上升至54.7,創下6個月新高,并輕松超過52.9的市場預期。

PMI在50以上意味著增長,50以下意味著收縮。

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Yu Song與Helen Qiao表示,官方PMI的力度尤其突出,因為該指數在10月通常會下行。

他們在一份報告中寫道:“PMI一反季節性因素上行表明,10月實際生產活動增長非常強勁。”

調查顯示,制造企業10月庫存繼續減少以滿足不斷上升的國內訂單需求。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Ting Lu表示,這是建筑和消費增長強勁的反映。

他說:“數據預示著未來幾月產量將顯著復蘇。”

匯豐/ Markit公布的PMI數據也基本類似,從52.9上升至54.8——調查歷史上最大的月度環比增幅。

Lu稱此官方PMI為最好的重要經濟指標,這將對他第四季度經濟同比增長9.3%,2010全年增長10.3%的預測提供支撐。

與此相反,美國10月29日發布的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僅為2.0%,進一步增強了美聯儲將在11月1日當周就貨幣政策達成一致,開始新的債券購買計劃的預期。

匯豐Markit公布的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印度的PMI為:從9月的55.1上升為57.2

匯豐亞洲經濟研究聯席負責人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制造業繼續得到本地消費增長強勁的支撐,同時不斷上升的就業表明,國內需求將保持強勁。”

但并不是所有亞洲經濟消息都令人鼓舞。

韓國制造業連續第二個月收縮,10月匯豐Markit PMI指數從9月的48.8下滑至46.7,達2009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新出口訂單也在2009年2月之后首次下滑至盛衰分界線50之下。

但是韓國10月實際出口同比增長29.9%。

超過經濟所預測的21.9%的增長值,并增強了這個出口依賴型經濟體的信心。韓國主要汽車股飆升至紀錄高點,同時韓圓兌美元也走高。

Hana Daetoo Securities的經濟學家So Jae-yong說:“這對經濟是個好預兆,同時海外穩定的需求將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另外截止10月年度通脹率升至4.1%的20個月高位,進一步增強了11月將加息的可能性。

日本10月的PMI與韓國類似。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需求減緩,同時日圓升值導致出口訂單在1年多時間內首次減少,日本制造業連續第二個月出現收縮。

(陳紹國 實習編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