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專題】港股第二季有望挑戰23000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記者張國棟報道。
港股在2010年第一季,由於受到多項不明朗因素困擾,大市缺乏方向,交投偏淡,恆生指數累計下跌633點,踏入第二季,證券界人士對後市較為樂觀,在各項因素逐漸明朗化後,恆指有機上試23,000點,中資金融股繼續看好,國策股亦可留意。
回顧首季,恆指最高在1月11日曾高見22,672點,並在2月8日最低見過19,423點,季內港股備受中美部署退市、加息預期升溫、內銀股集資潮,美匯指數上升、歐洲債務危機,以及藍籌股業績乏驚喜等多項因素影響,恆指及國指分別下跌近2.9%及2.8%。
展望第二季雖然仍有多個不明朗因素影響,但市場仍然預期中美在第二季加息的機會不太大,但人民幣升值壓力很大,對個別行業將有不同程度影響,而通脹亦將左右貨幣政策,在內地收緊銀根下,加上美匯指數偏強,不排除有部分新興市場資金轉流入美股,造就美股屢創海嘯後新高,港股第一季表現大落後下,普遍預期第二季有很大機會反彈。
第一上海市場策略員葉尚志表示,第二季港股表現將穩中向好,恆指有機上試22,500點至23,000點,而國企指數更可上試13,500點至14,000點,以昨天即月國指未平倉合約80,000多張,較即月期指未平倉合約60,000多張計,可想而知,因此預計國企股將跑嬴恆生指數,在各類投資版塊中,較為看好中資銀行股、資源股及內房股。
他說,由於恆指成份股內的隻重磅股匯豐控股(00005-HK)及中國移動(00941-HK)長期橫行,前者公布業績欠佳,且歐美銀行業務欠缺高增長動力,相信匯控第二季在80元之間橫行,雖然中移動業績不俗,但行業重組完成後,不再獨大,即使近日有三網合一政策配合,但始終高增長時代已過,股價在70元之間橫行,未來推動恆指,相信主要依賴內銀股。
他說,內銀股較早前受配股集資的消息影響,股價下跌不少,3大國有行已發表業績報告,並透露了集資的計劃,消除市場疑慮,而且由於估值不算昂貴,料會吸引資金再次買入該類股份,至於資源股,主要是顧及通貨膨脹預期,投資者可考慮預先吸納。
對於近日備受中央政策打擊的內房股,葉尚志反而認為是吸納良機,他指出,自本年1月12日內地公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作為貨幣調控政策的第一步,當時股市亦有較大幅下跌,當日的股價成為今天的指標,率先重回當日股價之上的為盛高置地(00337-HK),之後有龍湖地產(00960-HK),最近中國海外(00688-HK)股價不單回升至1月12日的收市價16.48元之上,更創下今年新高,顯然市場已克服了調控陰影,並且回復信心,故第二季可考慮買入。
至於國策股方面,葉尚志認為內需股將延續第一季升勢,而家電股股價雖然開始回落,但當股價回調至合理水平時,又在家電回鄉政策不變下,家電股最終亦會重上升軌。
恆利證券董事余君龍認為,由於加息時間表推遲,預期第二季港股表現會較第一季佳,而在第一季,明顯見資金流向歐美股市,而且恆指在1月時已經下試過低位,第二季再出現低位機會很微,目前港股落後美股甚遠,若要全數追回,恆生指數甚至可挑戰23,800點。
他指出,大中華股市表現在第一季明顯受內地收緊銀根政策影響,地區性資金收縮,幸好全球資金仍然充裕,預期第二季資金會重新流入港股,但投入程度會否如期理想,未來要看中資股表現是否亮麗,若表現理想,說明中資機構資金充裕,對港股帶來動力,加上環球資金力量,港股有力挑戰23,000點或以上,而環球資金亦將主力投入本地銀行及地產股。
他說,大市第二季表現,很視乎4月份首10多個交易日成交是否有增加,若是,將有力推動大市上升,而在各類股份中,較為看好中資銀行股及保險股,其他版塊,則要在較後一段時間才作考慮。
其實,除了上述提到的政策,包括三網融合、家電下鄉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工作報告中亦強調要保內需,並扶持新能源發展,但同時內地今年仍然會打壓個別行業產能過剩行業,包括鋼鐵、水泥、造船、電解鋁、煤炭、化工等,因此不能不防。
另一方面,在3月19日,印度宣布了首次加息,市場對內地會否在第二季加息,仍眾說紛紜,有意見認為是第二季,有意見認為是下半年,其實無論如何,市場已預期內地加息及調升存款準備金率,而美國亦一再重申會維持低息政策一段時間,反而市場要留意歐洲債務危機仍未解決,美國聯邦儲備局停買按揭證券計劃,對當地按息的影響,若影響輕微,美國會加快退市步伐,屆時對港股會帶來另一打擊。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財華中國網 (http://www.caihuanet.com) 或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
FINT[PFSTBMX,FTRE]
X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