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前英駐華大使秘書:與其對美單戀 中國應更愛自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12 14:57


图片说明

布朗表示中國應更有自信,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談到大國關係,總離不開複雜的政治博弈,猜疑與信任並存,猶如人與人之間充滿矛盾。前英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現任澳洲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凱瑞‧布朗(Kerry Brown)日前訪港,並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他生動地以不平等的情侶關係,來描述當前中國和美國的互動,認為「要一個不愛你的人去愛你,這並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中國人要學會更愛自己」,並指出中國應更有自信,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香港《文匯報》報導,競爭和合作一直是中美互動的兩大主調,布朗指出,中美的競爭主要呈現在3方面。首先是跨國貿易競爭,尤其在「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定」(TPP)議題上,美國計劃藉着成立TPP,把環太平洋國家貿易夥伴「據為己有」,與中國爭奪貿易主導權。第二是國家安全領域,美國仍維持全球軍事「一哥」的地位,特別是海軍軍力方面。然而中國並沒有全球擴張的野心,只想維持對於周邊地區事態的控制,在亞太區擁有屬於自己的特殊地位。

布朗解釋,這反映中美安全觀念大不同,從中國角度來看,由於她周邊接壤的鄰國,如朝鮮、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等國的形勢太複雜,地緣情況很不穩定,導致中國「缺乏安全感」。相反,美國只接壤加拿大和墨西哥,而且自視為世界警察,所以安全理念與中國迥異。布朗估計,若中國鄰國日後發展成為相對穩定的國家,情況可能有改善,但「一、二百年內都難有改變」。

最後一個競爭在外交影響力方面,中國想在非洲、拉美等地區擴大影響力,同時不想刺激美國,因此策略是用貿易來和這些國家交往,例如推出「一帶一路」概念。這是一個宏大的構思,布朗認為其他國家對「一帶一路」還未完全理解,它是一個龐大的自由貿易區?還是有更深層的意義,推動中國的外交影響力?以巴基斯坦為例,當地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國家,布朗表示如果他是一名巴基斯坦商人,他會關注「一帶一路」對他有哪些切身利益,例如能否幫助他開拓中國市場、買到免稅產品等等,簡而言之就是「這到底對我有什麽用處?」。因此,布朗希望中國對「一帶一路」的闡述可以更具體一些,讓相關國家的普羅大眾看到實際的利益。

除了3大競爭之外,布朗認為中美關係之複雜之處,在於兩者有些事情配合得了,有些則不行。他認為這源於「中國人在心底裡仍很看得起美國,覺得美國是非常美好、了不起的」,問題是美國人同樣覺得自己是最好、最了不起,這導致中美關係非常不平衡。

布朗笑言「這是一種愛情關係,中國付出了愛,美國卻不怎麽還給她」。他舉例指,美國是中國人首選的留學和移民國家,中國人也最崇拜美國大企業。布朗也覺得中國年輕人太沉迷美國文化,「中國留學生喜歡選擇美國多於其他地方,而沒仔細想想美國教育制度存在的問題」,暴露他們缺乏自信心。

那麽這種不平等關係以後會否變得平等一些,讓美國人更欣賞中國?布朗直言「這很不容易,因為你愛一個人,但對方並不愛你」。那麽中國應該怎麽辦呢?「你應該更愛你自己!」

布朗解釋,中國應避免太在意美國的批評,因為當中方批評美國人權狀況和華府時,美國人也不會有很大反響。因此中國也應如是,無須太着意如何「令美國人更喜歡我們」,因為「這根本行不通,愈嘗試這樣做就愈會失敗」。相反,中國最好能夠沉默應對外界的抨擊,確立、堅持自身價值觀和在全球的位置,從而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彰顯中國的特色和信心。

图片说明

網球名將李娜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上月底訪問美國,並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會談。布朗指出,與安保和外交等傳統政治領域相比,習近平此行最大意義是與美方共同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他又建議,中國領導人可多向美國人訴說「中國故事」,亦即中國人取得成功的具體事例和他們的經歷,使美國人更了解中國。

對於中美氣候變化聲明,布朗指中美是全球第一、第二的經濟大國及能源消耗國,若兩者都重視這方面的問題,日後肯定會取得成果,並認為這是習近平此行意義最大的成果。布朗感到有點遺憾的是習近平主要出席官方活動,沒直接和美國民間進行接觸,也沒接受美國傳媒採訪。布朗表示,中國領導人善於引用數據,並以宏觀角度來敘事,但除此之外,也應多說「中國故事」。

那麽何謂「中國故事」?布朗解釋這可以是中國人在改革開放進程中,辛勞奮鬥的具體故事。例如說說民工家庭、民企老闆取得成功的事例和經歷,他們如何為國家經濟帶來貢獻等等。除此之外,也不妨談談一些知名人士,例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網球名將李娜、百度創辦人李彥宏。布朗說︰「從這些有真名實姓的人物身上,西方可更好地了解中國。」 (接下頁)

外交給人的印象是理性和邏輯的利益計算,但布朗指出,外交決策者其實是帶着「10%的邏輯,90%的感情」。他進而表示,中國人自百多年前的清代末期已開始萌生「富強夢」,這情感成為一種對國家決策者有益的「外交資源」,同時也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布朗表示,中國現在開始有能力實現富強夢,「中國人對此都很感動」。他認為,中國想成為富強國家,但鑑於經濟上仍只是發展中國家水平,故也不想成為超級大國、世界警察之類的角色,要處理這種矛盾仍要一段時間。外交反映國民的期望和情感,這給決策者帶來壓力,當國民要求愈來愈高,遇到問題時會比以往更想表達不滿。

他續稱,面對外部環境的壓力時,中國人要作決抉擇-「如果現在打起來、出現矛盾,就什麽都得不到。那麽選一選吧,要一個很不穩定的環境,並永遠達不到富強國家的水平,還是團結起來、耐心去達成這一目標?」布朗相信,中國人對國家未來的樂觀情感和希望,對決策者將是很好的資源。

图片说明

香港仍是特殊、國際化的地方。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在外交官和學術生涯,布朗與中國大陸及香港結下不解之緣,更能說流利普通話。他憶述第一次來香港是在1991年夏天,當時在尖沙咀重慶大廈住了3天。眨眼間至今已是24載,布朗笑言最大變化是「當時香港幾乎沒人說普通話,你開口說,別人會覺得你有問題,現在就不會了」。對於回歸前後的分別,他稍沉思一下說︰「香港的變化其實也沒那麽大。」

布朗表示,雖然上海、北京等內地城市崛起,但香港仍是一個特殊、國際化的地方,中式和各地文化融合,還保留着屬於自己的特色。他形容香港文化「就是非常hybrid(混雜),還有自己的identity(身份認同)」。

談到中英關係,布朗認為兩國特別了解對方,任職駐華外交官時,他很快就熟悉大陸。他舉例指,中英民族性格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政治人物說什麽,我們就馬上想一想他的真正意思可能是相反!」布朗說罷縱聲大笑,他續表示,中英文化有很多讓人驚訝的共同之處,例如幽默感、有古老文化、社會階層較明顯等等。最後他笑言︰「我真的認為我上輩子是中國人,所以也覺得中國是我第二個家。」

布朗1998年進入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及後在2000年代初期任職英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見證了中國經濟起飛。被問及中國崛起後的全球局勢,他以「多元化」來形容這是目前及未來發展大勢,指大國之間維持權力平衡,沒有一個明顯的領導國家,又反問「我們需要有這種國家嗎?」

布朗認為中國若要減少依賴美國,並在全球事務發揮更大領導能力,可加強與印度的關係和互信。印度與美國是戰略夥伴關係,有遏制中國的意圖,而且印度也有自己的「大國夢」,布朗指出,中國可在民間方面與印度加強聯繫,推進學術和文化交流,增加兩國國民了解。另一方面,考慮到印度擁有龐大人口,而且中印都有很多佛教徒,有文化上的共同淵源,中印在學術和「軟實力」(如文化)方面的聯繫卻仍然太少,相反中國很多大學都與美國和澳洲等學府合作辦學,這有點不可思議。

布朗簡歷

1998至1999年 入職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2000至2003年 英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

2005至2012年 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漆咸樓)亞洲項目主管

2012年至今 澳洲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11月開始 將轉任倫敦國王學院「劉氏中國研究院」(Lau China Institute)主任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