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重申2010年鐵礦石提價空間有限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認定2010年全球鐵礦石仍處於供大於求的態勢,因此進口鐵礦石在2010年的價格談判中“提價空間已經很小”。
據北京商報11月4日報導,與供方三大礦山的判斷不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認定明年全球鐵礦石仍處於供大於求的態勢,因此進口鐵礦石在明年的價格談判中“提價空間已經很小”。
昨日,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例行資訊發佈會上稱,2010年鐵礦石談判已經拉開序幕,但尚未與三大礦山正式接觸,希望供需雙方能夠取得一個雙贏的結果。
中鋼協市場部主任陳先文也表示,對於鐵礦石談判要以平常心對待,理性、客觀,而不是沸騰。談判應該從產業鍊互相依存的角度出發,在礦山和鋼廠之間合理分配利益。
根據中鋼協的數據,1-9月,中國進口鐵礦石4.69億噸,同比增加35.61%,超過實際需求6600萬噸。羅冰生稱此為“虛假需求”,並表示“這種大幅度超量進口鐵礦石造成的"虛假需求’,對中方談判很不利”。
中鋼協一直堅持明年全球鐵礦石仍處於供大於求的態勢,因此鐵礦石價格上漲空間有限。對此,羅冰生指出:“鐵礦石要進一步提高價格,我個人認為,它的空間已經很小、很難。至於下一步怎麼辦,我們需要通過雙方談判來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
羅冰生認為,目前美元弱勢,使得資源性產品處於上漲狀態。但是從鐵礦石本身情況來看,影響其價格的第一要素是供需關係。鐵礦石價格目前已經處於高價位,而多數鋼企仍處於虧損狀態,包括歐盟、日韓等在內的國際鋼價雖有所反彈,但仍處於低價位。
在中鋼協提出的“中國模式”中,統一價格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內容。會上,陳先文向記者透露,實行鐵礦石統一價格恰恰是澳洲鐵礦石供應商提出來的,澳方準備以到岸價為統一價格,進而使澳洲礦比巴西礦更有優勢,補足運費差價,而中國提出的是離岸價的統一,當然有各品種各品位的不同差別,但進入中國市場只能是一個價格。
針對人為炒作鐵礦石進口,中鋼協重申將實行鐵礦石進口資訊上報登記制度,未通過登記核准的進口合同不準進關;全面實行進口鐵礦石代理制,統一國內市場的進口鐵礦石價格;重新核准進口鐵礦石企業資質,減少進口企業數量等。
前日,力拓表示,今年與中國鋼廠所達成的臨時鐵礦石價格通訊協定(33%降幅)將成為2010年度鐵礦石談判的起點。對此陳先文表示,中鋼協立場依然是在5月底做出的“不予跟進”。
中鋼協建議出爐反制措施 應對鋼鐵貿易保護
商報訊 國內粗鋼產量高居不下,在全球貿易壁壘高築的情況下,鋼鐵出口形勢短期又難以改觀。對此,中鋼協建議國家出爐因應的反制措施。
昨日,中鋼協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目前中國鋼鐵行業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由於社會庫存及企業庫存不斷增長,將促使國內市場鋼材價格進一步下滑,企業盈利下降,虧損企業增加,四季度及明年初鋼鐵行業的執行將會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
根據中鋼協的測算數據,2009年同2008年比較,粗鋼產量增加5,000萬噸左右,進口、出口因素的影響增加資源量4,700萬噸左右,兩項合計資源增加量9,700萬噸左右,加上1-9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下降19.6%,機電產品加工使用鋼材帶動的鋼材間接出口預計今年全年將減少1,500萬-2,000萬噸。按上述測算,全年國內市場可供資源量增加1.12億-1.17億噸,同比增長25%左右,勢必加劇國內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如果全年粗鋼產量突破5.5億噸,供大於求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中鋼協認為,中國鋼鐵的進出口形勢在第四季度很難得到改觀。而在外國對中國鋼鐵產品貿易保護抬頭的情況下,中鋼協認為目前我國的反制措施力度並不大,因此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出爐更為積極有效的反制措施,控制我國進口鋼鐵產品的大幅度增長。
(李雲靜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