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關注中國如何應對澳礦企的合作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6月10日 09:02
力拓與必和必拓將加強合作,由於其鐵礦石出口量之和占澳大利亞的80%以上,而作為對進口澳礦依賴度超過40%的中國,如何應對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據新華社6月9日報道,澳洲礦業巨頭力拓日前宣佈與必和必拓重新結盟的計劃,招來了國際鋼協、中鋼協的強烈反對。雖然「兩拓」表示結盟不會影響鐵礦石的定價機制,但由於兩者的鐵礦石出口量之和佔到了澳大利亞的80%以上,已構成了實質性的壟斷。而作為對進口澳礦依賴度超過40%的中國,如何應對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對於兩者結盟可能招致的反對,力拓其實已有預料。力拓主席杜立石在宣佈結盟計劃的聲明中,表示「兩拓」組建的合資企業將擁有「無可匹敵的鐵礦石業務」,但需要得到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和雙方股東的認可。對於這個「相關監管機構」,力拓言辭含糊,並沒有具體說明,但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博表示,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的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因此,梅新育認為「兩拓」是有法律義務向中國反壟斷部門申報審批的。
但目前的問題在於,即使中國商務部認定「兩拓」存在壟斷行為,如何對其進行制約又是一大難題。國務院法制辦《反壟斷法》修改審查專家小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表示,根據《反壟斷法》第四十八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實施集中的,由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實施集中、限期處分股份或者資產、限期轉讓營業以及採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但對這條法規的實際作用,業界表示懷疑。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兩拓』不值一提,如果中方要責令『兩拓』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需要澳大利亞監管機構的配合,這涉及到一個執法效率的問題,時建中表示。由於目前尚沒有國際統一的反壟斷條約,中國的《反壟斷法》雖然具有域外效力,但真正應對境外的壟斷行為時執行起來有難度。
這個問題確實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商務部之前也和他們有過郵件溝通,商務部貿易和競爭政策研究專家組成員、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徐士英稱,對於境外機構的反壟斷執行效率,其實涉及到國與國之間的實力博弈,目前雖沒有國際統一的反壟斷條約,卻存在區域性的競爭法聯合組織,如歐盟,由於其代表了歐洲主要產鋼國的聲音,『兩拓』就不可能不重視其意見。而在東亞地區,中日韓三國在對海外資源的依賴程度方面擁有類似的利益訴求,因此建立區域性的反壟斷組織可以考慮提上議事日程。
時建中也認為,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中國反壟斷機構必須在此次「兩拓」的結盟計劃中發出自己的聲音。在上世紀波音和麥道的合併案中,最強烈的反對聲音其實來自歐盟,為此其甚至通過補貼空客的辦法來顯示自己的強硬態度,而最終波音公司也有所讓步。時建中表示,雖然中國鋼鐵企業不可能以拒絕進口澳礦的方式來阻止兩拓的結盟計劃,但相關政府部門卻可以考慮用「加大兩拓在華經營銷售成本」的方式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徐士英表示,中國的《反壟斷法》畢竟正式實施不到一年,尚沒有真正應對境外重大壟斷行為的先例,因此本次「兩拓」的結盟計劃,對中國反壟斷機構「是個考驗,但也可以借此摸索有益的經驗」。梅新育也認為,中國不僅應當推進反壟斷法的域外管轄實踐,而且也有能力將這項制度付諸實施,因為龐大的進口能力本身就是一種施加影響的渠道。如果「兩拓」最終與中國市場鬧僵的話,對於巴西、印度乃至未來的俄羅斯鐵礦石供應商而言堪稱喜訊。梅新育表示,沒有理由低估自己的能力。
(袁霖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