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永豐金港股盤勢分析─A股在3000點上方勁道強 中資股或打贏大盤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永豐金)


一、香港盤勢港股昨日迎來下半年首個交易日,早段大幅高開402點,但承接力不足升勢逐步收窄直至倒跌收市,恒指收報18,178點,跌200點,全天成交684億元。指數成分股方面,中移動跌1.9%,收報76.15元;匯控(00005)跌2.6%,收報63.95元。國企指數高開294點,全日收報10,971點,微升9點。7月恒生期指跌295點,收報18,125點,逆價差為53點。國企期指收於10,929點,跌81點,逆價差為43點。內需股方面,蒙牛(02319)升1.3%,匯源(01886)收平,康師傅(00322)跌2.0%,中國旺旺(00151)升0.5%。科技類股方面,巨騰(03336)升1.0%,富士康(02038)跌1.0%。零售類股方面,百盛(03368)升1.3%,新世界百貨(00825)升3.6%,體育用品股方面,李寧(02331)跌2.2%,安踏(02020)升2.7%

二、觀盤重點

昨日美國股市在公佈2009/6 NFP由-322K 降至-467K(市場預估-365K), 2009/6失業率由9.4%上揚至9.5%,26年高,就業數字不佳,主要指數大幅回挫。收盤道瓊工業指數大跌223.32 點(-2.63%)至8280.74 點。

Nasdaq 指數下跌49.20 點(-2.67%)至1796.52 點。個股方面,太古(00019)急挫6.6%,成為表現最差的藍籌;香港地產股大部分走疲,恒隆(00101)跌4.5%,長實(00001)跌2.1%;內房股亦走疲,合景跌逾6%,中海外挫2.8%;中資金融股走勢分化,內銀股除信行升2.2%外其餘升跌均不超過1%;電訊股走疲;金屬類股稍強。


受6月PMI指數造好提振,內地股市輕微高開後持續上揚,午後石化雙雄走強帶動大盤持續走高並以接近全日最高位收市,滬綜指最終收市升1.7%報3,060點,創13個月新高。未來走勢方面,今晚美國將公佈比較重要的就業資料,包括最新失業率及6月份職位變動,投資者需重點關注。而內地股市在3,000點上方繼續表現強勁,料中資股可以繼續跑贏大市。

三、焦點個股

百麗(01880):摩根大通表示,對內地消費復甦更具信心,將百麗明年每股盈測升10%至0.34元人民幣,收入增長預測由10%升至15%。目標價升至7.85元,維持「增持」評級

吉利(00175):德銀表示,儘管對09年乘用車銷售更樂觀,但短期難免傳統性淡季。再者,由於08年上半年盈利基數高,以及今年產品組合轉移,相信大部份汽車製造商09年上半年盈利錄得按年跌幅,建議趁弱勢收集前景穩健及估值便宜汽車股。吉利評級升至「買入」,目標價上調至1.65元。

四、重要新聞

‧香港5月零售業總銷貨值跌6.2%。政府統計處公佈,09年5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16億元,較上年同月下跌6.2%。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09年5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較上年同月下跌6.4%。所用的物價平減指數是從消費物價指數內相關的項目選取。09年4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為217億元,較08年4月下跌4.3%,而總銷貨數量則下跌5.4%。與08年同期比較,09年首五個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下跌4.4%,而總銷貨數量則下跌5.6%。(阿思達克網)

‧中國首5個月船企實現利潤按年跌2.7%。中船協公佈,首5個月內地船舶工業生產繼續保持增長,但受全球新造船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新船成交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撤單現象時有發生,船舶工業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大。首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3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38.8%,增幅下降18.7個百分點。其中船舶製造業1553億元,按年增長45%,增幅下降6.3個百分點。(阿思達克網)

‧香港6月PMI升至47.1,萎縮幅度減慢。6月份里昂香港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4月份的44.8升至47.1,為連續7個月上升。雖然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十二個月出現萎縮,但萎縮幅度為去年8月以來最低。(阿思達克網)

‧6月份深圳新房均價環比大漲14.39%。據《中國證券報》週四報道,在大戶型項目入市及開發商漲價的推動下,六月份深圳樓市出現價升量跌局面。戴德梁行最新發布的統計顯示,六月份深圳新房均價環比大漲14.39%,達到1475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6.38%;而成交量則環比5月下跌14.42%,為66.41萬平方米。但二手房市場在投資及投機需求的帶動下成交繼續攀升,達131.98萬平方米,環比上漲28.74%。戴德梁行綜合住宅服務分析人士稱,從總體走勢來看,今年前三個月房價走勢較平穩,但4月開始房價呈上漲走勢,六月攀升明顯。此輪上漲主要原因在於通脹預期及寬松的信貸政策帶動投資需求入市,在房價逐漸上升的趨勢下,部分自住買家開始進入觀望狀態。(財華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