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地王頻現須打出組合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4-01 09:39
國土資源部日前表示,將完善現行的土地招拍掛制度,試圖遏制目前地王頻出的局面。但如果改革僅僅著力于“完善”,而不是從一些根子上動手,那么改革注定會失敗。因為目前的實際情況恰恰是,房價在一系列調控政策出臺后仍一路上漲,穩定房價的預期沒有達到。
應該說,土地出讓方式從劃撥和協議出讓到改革為“招拍掛”,這在土地資源的分配上是一個大進步。但在供給方政府高度寡頭壟斷供應、多家需求方(房地產商)競爭的背景下,招拍掛制度催生出一個又一個地王可謂是常態。
地王的根子在于中國滯后的土地制度,而非招拍掛制度本身。梳理我國的土地制度,可以發現從農村集體用地轉變為城市建設用地,從政府的儲備到用地企業拿地,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種種弊端。譬如,農村集體用地的流轉僅限于農用地,而不允許轉為農村建設用地。但如果政府對農村建設用地進行征收,就可以轉為城市建設用地。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只需支付少量補償款,卻能從溢價中獲得巨額出讓金收益。 再如,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居住用地只能通過“招拍掛”的同時,市場上又存在著廣泛的廉價劃撥和協議出讓名目繁多的土地。在這一背景下,地王頻出也是合乎情理的。
制造地王的另一項深層次原因在于目前的財稅體制。在目前的財稅體制下,土地出讓收入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地方政府對賣地收入的依賴程度促使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的利益綁到一起,而這又促使了投機者對調控政策的有恃無恐。 因此,單純改革招拍掛制度,并不能有效解決目前的地王頻出難題,問題的最終解決應當是系列制度改革配套同步進行。
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表述,未來政府可能會加大招標的比例,在招拍掛過程中,不再唯價高者得,而是要采用考慮多種因素后的“綜合招標”的招標方式。這些改革措施的最終實施或許能夠暫時遏制地王頻出的勢頭,但終究還是逃脫不了揚湯止沸的結局。
招拍掛制度應當改革,但其成功的先決條件必須是逐步形成競爭性的供應市場。譬如,在符合建設規劃的前提下,集體土地、城鎮國有土地,不論什么類型,全部自由地進入市場;能供應的土地,經常性地在市場掛牌;形成縣、中心地區、省甚至全國性的交易市場。在此基礎之上,土地估值體系方能發生變化。
當然,最終的改革有賴于政府的決心。畢竟,有效的改革需要突破地方政府利益的羈絆、既得利益者階層的抵制和銀行機構的反對,甚至要考慮到金融體系的安全和經濟的興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