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釋疑黃金儲備陡增1460萬盎司內情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佈的黃金和外匯儲備報表顯示,中國黃金儲備在今年4月增至3389萬盎司,較此前大增了1460萬盎司。2002年12月以來,中國黃金儲備一直停留在1929萬盎司的水平,這是6年多來的首度增持。
「一個國家持有黃金一般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作為一種保值手段,因為黃金是財富象徵和經濟實力的體現,通常不會貶值;二是應對非常時期的支付。目前增持的原因應該主要出於前者。」6月8日,曾就職於國家外匯管理局的(下稱「外管局」)一位權威人士稱。
鑒於中國人均GDP並不高,國家並不富裕,他認為央行接下來並不會大幅增持黃金。
在美元貶值等預期推動下,近期國際金價再次逼近1000美元,已經處於歷史高位。中行一位人士稱,國際黃金市場容量有限,中國若在國際市場大筆購買黃金,必然引發國際金價大漲,「央行接下來大幅增持黃金的可能性不大。」
增持主要為保值
央行上述報表顯示,今年4月,中國貨幣當局國外資產項下貨幣黃金已由多年未變的337.24億元人民幣,增加至669.84億元。
此外,我國黃金儲備的占比也有明顯提升。
2008年底,央行資產負債表中,各項國外資產在總資產(207095.99億元人民幣)的比重,外匯為72.25%,貨幣黃金僅佔0.16%,其它國外資產占6.07%。而至2009年4月底,央行總資產為212274.58億元人民幣,上述國外資產比重分別為72.9%、0.3%和5.9%。
上述外管局權威人士解釋,過去較長時間,中國黃金儲備占比較低而外匯占比很高,有兩大原因:一是中國不富裕,需要外匯。相比之下,歐美國家經濟富裕且貨幣可兌換,因此黃金在儲備中的占比很高,如美國高達70%以上。第二,黃金相比外匯而言,流動性比較差,收益率也不高。「前幾年美國國債收益率穩定在5%-8%之間,黃金價格比較穩定,還沒有這麼高的收益。」他說。
此前,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增加黃金儲備是為了應對未來難以預料的支付問題。對此,央行一位官員告訴記者,「中國有巨額外匯儲備(可支付16-17個月的進口),外債數量又很低(2000多億美元),根本不存在支付問題。」
該央行人士認為,央行增加黃金儲備主要是出於保值的考慮。歐美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必然導致通脹抬頭,在此背景下,持有黃金顯然比持有外匯划算。
國際貴金屬零售商和信息服務機構Kitco統計數據顯示,國際黃金價格自2008年11月下降至700美元/盎司的低位後,開始盤旋而上,目前亞洲市場現貨金價位於950美元/盎司之上。
中行上述專業人士稱,國際金價在2007年曾衝至1031美元/盎司,當時正是全球流動性氾濫之時。而目前全球各國的大救市行動,可能在不久後引發更嚴重的全球流動性氾濫,預計彼時金價將再攀高峰。同時他認為,美國赤字大增將導致美元再度走軟,投資美元及美國國債顯然不是良策。
即便有足夠的理由支持投資黃金的潛在高收益,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增持行為仍需是非常謹慎的。外管局一位研究人士認為,國際黃金市場容量有限,中國作為一個外匯儲備大國,在國際市場增持黃金必然引發國際金價上漲,「估計決策層會非常審慎」。
增量來自國內市場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4月24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稱,目前我國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五。自2003年以來,逐步通過國內雜金提純以及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增加了454噸(1盎司=31.1035克)。
2000年以來,中國調整過兩次黃金儲備,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別從394噸調整到500噸和600噸。
央行歷年黃金和外匯儲備報表亦顯示,1999年12月-2001年11月,中國黃金儲備為1267萬盎司(394噸),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則為1608萬盎司(500噸),此後至今年3月維持在1929萬盎司(600噸)。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世界上黃金儲備超過1000噸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美國(8133.5噸)、德國(3412.6噸)、法國(2508.8噸)、意大利(2451.8噸)、中國(1054噸)、瑞士(1040噸)。除中國外,其它國家統計數據均截止到2008年9月。
胡曉煉接受採訪時還稱,長期以來,外管局恪守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三原則,堅持審慎的長期投資理念、多元化投資策略和嚴格的風險管理措施,以保障國家外匯儲備資產的總體安全。在確定資產結構時,綜合考慮各種資產的長期風險收益特性、資產之間的相關性、市場容量、投資集中度以及流動性等多種因素,進行優化資產配置並適時調整。
此次央行以何幣種增持黃金,市場說法不一。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認為,中國增持黃金儲備並非用外匯儲備購買。除了國內雜金提純之外,其餘是央行用人民幣在國內市場購買,性質屬於貨幣性黃金。
但上述央行人士則分析,用人民幣在國內市場購買黃金,無異於央行印鈔買黃金,這達不到保值或增加國家財富的目的,反倒會加大通脹,「一是沒必要,其次也根本不可能。」
他認為,若從工業生產等需要考慮,國內黃金市場完全可以滿足,沒必要從國外購買。他認為,應該更多是用外匯而不是人民幣購買黃金儲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