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房企結伴H股上市圈錢蓋樓可能導致深圳廣州地價猛漲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日報)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句狄更斯《雙城記》的開場白真實地描述了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火熱和民眾對於高房價的無奈。
在樓市銷售火爆的行情下,珠三角的房企密集地展開了赴港上市之旅,廣州的恆大地產,深圳的卓越置業、華南城、花樣年等高高在列。
雖然業內人士對此的第一條件反射就是「圈錢」:國內A股不好圈就跑到香港去「圈錢」,但無可置疑的事實卻是,融資壯大後的內地房企對國內房市的格局必定會產生重大影響。短期來看,土地市場還會繼續瘋狂。
內地房企在港密集上市
進入與退出容易是主因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84億平米,同比增長44.8%。江海證券據此推算,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為27532億元,同比增長73.4%。由於2009年全國前三季度房地產銷售額已經超過08年全年,因而,全國房地產行業人士的基本共識就是:2009年全年銷售額超過亢奮的2007年也毫無懸念。
或許是國內房市上半年火爆的銷售點燃了內地房企上市的熱情,自身腰板也硬了,也有資本敢在國際上露臉。雖然深圳卓越置業終因資本市場的情況而暫時擱置計劃中的香港上市計劃,但如此眾多的內地民營房企欲登陸港股還是令內地資本市場所震憾,因為國內房市格局或許會發生重大變化。
對於大量內地房企赴港上市,國內一券商的房地產行業研究員對此總結道,香港資本市場主要是進入與退出都比較容易:手續簡便,只要符合條件,想上就上、想停就停,而且一旦解禁就可以出去了,不像A股規距很多。
一位身在上海的民營房地產高管也感歎,現在除了銷售回籠現金,股市與銀行貸款融資他們都靠不上。但A股上市太難,民營房地產企業很難能拿到「准生證」。
「地王」不只央企當
民營國企皆有
從今年6月份開始,從北京到上海,從東部到內陸,「地王」頻頻顯現。地產界有一種流行說法:做房地產,就像吸毒,只要做過,就不會再想做其他生意。而「地王」則像一種高致病性病毒,極具傳染性。
6月11日,上海長寧區周家橋街道91街坊地塊以4.22億成交;而在6月,北京的地王記錄則被刷新了2次。6月26日,央企旗下成都中澤置業以1.3萬的樓面價拍得朝陽區奧運村鄉水源九廠東牆外地塊。僅隔4天,名不見經傳的央企下屬企業中化方興就以1.62萬的樓面價拍得廣渠路15號地,成為了北京樓面地價的地王,並且該地塊還以40.6億元的總價成為了全國的總價地王。
到了9月10日,在萬眾矚目的上海長風6B、7C地塊拍賣會上,國企中海地產一改往日的低調沉穩,以70.06億元一舉奪下新版的「中國地王」,樓面地價22409.3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129%。而就在一年之前,長風7C地塊曾以16.053億元的起拍價格掛牌,樓面地價14364元/平方米,卻因樓市低迷而流標。
上述「地王」產生的背後,不乏央企身影,因而國內眾多媒體眾口一辭的指向央企,指責推高地價,繼而又推高房價。
但國內券商的房地產行業研究員指出,從全國來看、大面積地來看,不全是央企,不能一味地指責央企及其下屬企業,這樣不太公平。據他觀察,什麼樣的資金都有,民營、國資皆有當「地王者」,上市公司當地王的例子也多的是,從只不過大家並沒有關注到而已。「籠統地看,都是有錢的主」。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
國內房市格局或將重大變化
地王頻現也側面蘊涵了房地產行業將由「地王時代」延伸到「資本時代」,這或許是國內民營開發商紛紛到港上市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房企手中如果沒有實實在在的資金,不僅拿不到優質的地塊,可能將來連叫板的機會都沒有,
而追溯房企進入資本市場的更深層次原因,則是上市後的財富效應和「地王」頻出時代的資金需求,今年香港資本市場的回暖必然為企業的IPO提供了客觀環境。
「香港資本市場面向國際,它的容量非常大,對於超之若騖的眾多內地房企也足夠容納,而國內A股市場則不然。一旦上市的企業過多,即有可能引起市場大幅調整,所以在香港上市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一位曾欲香港上市的地產人士表示道。
而且上述地產人士表示道,當前國內紛紛傳言房地產優惠政策即將退出,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此時能融來資並保有大量的現金,無論是買地還是過冬都是合適的。
可如今內地房企大舉在香港上市,勢必會對國內房市的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一位不願具名的地產行業研究員謹慎地預測道,「短期來看,會誕生許多新的排名靠前的企業,土地市場也會繼續瘋狂,內地做不大、做不強的房地產企業也會進一步的被邊緣化,這些新生的企業起來,老的、不思進取的肯定會沒落的。」
「至於對房價的影響,很難說,因為房價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上述研究員表示道,「長期對國內樓市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