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深樓市量價齊跌 "金九銀十"旺季行情恐落空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09-09-02 08:55
中國內地經濟回暖跡象明顯,但 8 月份京、滬、深等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均下跌。其中,北京市現房簽約較 7 月下降近 5 成,上海商品房住宅成交面積環比降14.43% 。與京滬「價漲量跌」不同的是,深圳則出現「量價齊跌」的局面, 8 月最後一周,成交面積和均價分別環比下降 38.74% 和 8.22% ,市場觀望氣息濃厚。
樓市量價齊跌,市場普遍不看好後市,認為期待的「金九銀十」旺季行情將不會出現。專家表示,房市目前陷入膠著,依目前情況判斷, 9-10 月樓市可能進入一個「停滯性通膨」期,房價可能會在 12 月份回落。
香港《文匯報》報導,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數據,8 月北京期房簽約 12117 套,成交量繼續下滑,環比7 月下降 5.63% ,其中,商品住宅期房簽約 11043 套,微漲 0.41% ,現房成交 2288 套,自 7 月創新高後一路下挫,暴跌 45.73% ,而期房的簽約套數環比也回落5.6% 。
受成交量下降的影響, 9 月 52 個入市的項目中,很多都給出「明折暗扣」,通州某住宅一度對外宣稱售價為 13000 元/平米 (人民幣,下同) ,但實際報價為12000元 /平米,若誠信購買,該項目還有多種折扣和贈送面積,折合後僅約 11000 元/平米。
上海樓市同樣出現成交量下跌現象,根據上海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 8 月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 166 萬平方米,相比 7 月大幅減少了 14.43% ,其成交接近此輪行情起步時數量,但同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 18502 元,相比 7 月上漲 17.32% 。
此外,商品住宅供應面積為 158 萬平方米,相比 7月大幅增加 24.41% ,初步統計 9 月新盤供應量還將新增 150 萬平方米, 9 月大量新房的入市還將給市場帶來不小的壓力。
與北京、上海依舊堅挺的房價相比,深圳樓市的境況卻大為不同, 8 月份首度出現了量價齊跌現象。數據顯示, 8 月份前半個月深圳共成交新房 1937 套,相比 7月同期下滑 70% ,創下今年 2 月以來最低成交量。下半月成交量急速下挫,特別是 8 月最後一周商品住宅成交682 套,環比上周下降 38.74% ,成交均價 17957 元/平米,環比上周下跌 8.22% ,個別地區甚至出現零成交狀況。
房地產傳統銷售旺季一般集中在每年的 9 月和 10月份,由於此時購房者消費心理比較鬆動,消費額會明顯高於其他月份,因此很多開發商都會選擇「金九銀十」的旺季大舉推出新盤,從而帶動樓市銷量上升。
不過,今年開發商的這一願望有可能落空,據搜房網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市場觀望氣息濃厚。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受到高房價壓制,成交量或走低,「金九銀十」不會出現,而只有近 2 成的受訪者認為傳統旺季仍有魅力,樓市會出現「金九銀十」。
中原地產華北區總經理李文傑指出,成交量的回落顯示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一方面是因為上半年價格的高漲,使購買價格遠高於購房者的心理價格,很多購房者選擇了觀望,另一方面是 8 月以來政府部門出台了嚴格二套房貸等政策,並表態要控制房價的快速上漲,使購房者產生了房價將調整的預期,因此現在市場進入膠著狀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認為,現在 8 月份的成交量已經在大幅下滑,9 月份的成交量肯定又會更小。從目前情況判斷, 9 、10 月份樓市很可能進入一個「停滯性通膨期」,到 11月份停滯性通膨可能更嚴重,然後房價很可能會在 12 月份回落。停滯性通膨就是房價可能還在緩慢上漲,但成交量卻在萎縮,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甚至提醒市場各方,尤其是開發商,不要非理性地追求高額利潤,盲目漲價,如果 9 、 10 月以後房價繼續大漲,則不排除決策部門出台樓市降溫政策的可能。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