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年內通脹預期難成氣候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國家統計局公佈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 1.5%,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 6.6%,下降幅度較3月分別高出0.3和0.6個百分點,主要原因還是去年基數偏高。以CPI同比增速為例,4月份下降 1.5%,按食品和非食品貢獻來看,4月份非食品占-1.1%,食品占-0.4%,下降幅度0.3個百分點中,非食品貢獻0.1個百分點,食品貢獻0.2個百分點。總的來說,目前CPI同比下降壓力並沒有放大,即便年內單月CPI同比增速由下降轉為上升,預計正增長的幅度不大。做這個判斷的意義在於年內不致形成明顯的通脹預期,對投資和風險防範具有意義。

翹尾和新漲價因子

翹尾部分與上年物價有關,新漲價因子與當年物價有關。1996年以來,2009年翹尾最特別,每個月都是負值,這一現象顯然與2008年物價暴跌密不可分。4月份CPI同比下降1.5%,翹尾因素占-1.9%,新漲價因素占0.4%,下降幅度高出0.3個百分點,翹尾貢獻0.2個百分點,新漲價貢獻0.1個百分點。2009年翹尾均值為-1.3%,新漲價因子均值超過1.3%,才能保證全年CPI正增長。2009年內當月CPI同比增長能否由下降轉為正增長,取決於新漲價因子。2009年前四個月新漲價因子延續了2008年下降趨勢,分別為0.9%、0.9%、0.6%和0.4%。

我們需要弄清2009年內新漲價因子和經濟刺激及成本推動之間的關係。我們認為目前經濟形勢大致和1998年接近,當時的數據變化具有參考意義。我們發現大規模經濟刺激並沒有使得原材料趨勢上漲,新漲價因子在正負之間變化,而且負值偏多。2009年以來CRB指數漲幅達到8%,原油價格漲幅高達30%。不可否認,上游原材料的大幅反彈推動新漲價因子回升。但是考慮到全球經濟恢復存在反覆,後續大宗原材料也可能震盪,預計年內新漲價因子不會出現大幅上行。我們認為2009年內物價可能溫和上漲,但不會形成明顯的通脹預期,預期全年CPI同比增長1%-1.5%。


關注未來通脹形成態勢

通縮是由貨幣供應不足引起的。如果物價水平、貨幣供應量和GDP同時出現負增長,則意味著出現通貨緊縮。通縮背後的經濟現象是,企業不願或不能投資和生產,居民不願消費,金融機構不願發放貸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2008年特別是四季度物價、貨幣供應量和GDP環比出現明顯負增長,通縮趨勢顯著。

物價水平可以由GDP平減指數衡量,自2007年通脹以來,GDP平減指數首次在2009年一季度為負增長2.52%。參照1992年以來平減指數的變化,擺脫通縮的時間跨度一般需要若干季度,我們預計2009年下半年通縮的壓力會減緩。

今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同比增速由1月份的19%飆升到4月份的26%,遠遠高出17%的目標值,廣義貨幣的大幅度上升跟信貸巨量投放密切相關,一季度信貸投放4.58萬億,4月份新增6000億,前四個月已經超過2008年全年4.9萬億的總量,預計今年信貸共計投放7-8萬億。

短期看,廣義貨幣大幅度上升可能不會引發流動性氾濫以致通脹。除了貨幣供應量以外,影響經濟能否有效擴張還有另一重要因素——貨幣流通速度。從我國來看,2008年一季度貨幣流通速度為0.1509,二季度為0.1633,三季度為0.1630,四季度為0.2004(數據突增主要是由於年末因素),2009年一季度為0.1285。2009年一季度,雖然貨幣供應量增加,但貨幣流通速度大幅度下滑。因此,貨幣雖擴張,但物價還是在繼續下滑,經濟增長速度變緩。長期看,隨著經濟逐漸復甦,如果管理者不採取應對措施,廣義貨幣供應量大幅度上升必將引發新一輪通貨膨脹。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