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奐生再進城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事隔很多年,陳奐生又要上城。上一次,他被作家高曉聲安排在5塊錢一夜的招待所,這一次有可能會在城裡買一套房,被城市化。
房產專家和開發商一直在預言這樣的時刻,快速推進的城市化將使大量農民進城,成為房地產市場的消費主體。有報告稱,要不了幾年,中國就會有10億人住在城裡。
在這樣的理論鼓舞下,有人預測,北京、上海的房價至少漲一倍,高端項目很可能突破每平方米30萬元,上海外灘的房子每平方米只賣5萬元會擠死人的,要賣到50萬元。
且不論這種預測有沒有意義,先來看看陳奐生,面對比皇宮還要貴的住房,他是否願意被城市化。西方城市化的前提是,農民通過賣土地獲得財富增長,然後進城拉動消費。但在中國,有好事者算過一筆賬,像陳奐生這樣耕種三畝地的農民,在北京或者上海購買一套說得過去的商品房需要幾百年。
在城市化預期下炒作天價房的高收入者肯定不是住房的最終消費者,他們等待根本沒有購買力的農民前來解套。這個悖論隱藏的問題是,高房價增加了城市化的成本,甚至延誤城市化的進程。1996年到2004年,中國城市化率年均增長1.44%,此後呈下滑態勢,到2008年只有0.8%。
前面的專家說,外灘的房子賣到50萬一平方米就把全世界的富人聚來了,等這些人老了,自然會把房子賣掉,到外地買個便宜的過日子。也就是說,當陳奐生跟著中介跑到外灘看房子,原先的富人卻悄悄地進了村,在陳奐生的家鄉清風明月,享受「去城市化」的好處。
這齣戲還沒有完。專家說,當城市化率達到60%以上(現在是45.7%),土地的開發性溢價和房產的交易性溢價基本消失,房價就會大幅下跌。我的天!陳奐生奇跡般地做了城裡人,正在努力學習高檔馬桶的使用方法,衛生間就跌成了茅廁。
城市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繼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用城市化推高房價,琢磨著如何賺陳奐生的錢,無異於畫餅充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