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國內期市成交額逼近100萬億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綜合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數據,前10個月國內期市成交總額逼近100萬億元人民幣,為99.74萬億。其中,上期所成交57.95萬億,大商所成交28.95萬億元,鄭商所成交12.84萬億,分別占國內期市58.1%、29%和12.9%的份額。
預計11月2日收市後,期市成交總額將首次突破百萬億。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份上海螺紋鋼首次超越銅期貨,坐上成交額「頭把交椅」。此外,剔除十一長假因素,國內期市環比交易額已「止跌企穩」。
交易額「止跌企穩」
經過9月份「急剎車」,10月份三大期貨交易所表觀成交額繼續大幅下滑,但扣除十一長假因素,期市成交額表現出「止跌企穩」跡象。
數據顯示,10月份三大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額為9.37萬億元人民幣,較9月份的12.16萬億環比下降22.94%。其中,上期所成交5.9萬億,同比增長199.68%,環比下降21.92%;大商所成交2.1萬億,同比下降7.51%,環比下降25%;鄭商所成交1.37萬億,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23.9%。
細分市場看,上海市場銅和黃金期貨降幅明顯,環比分別減少43.14%和46.48%;而大商所各大品種環比交易額均出現下滑,其中,玉米、棕櫚油、聚乙烯和大豆四大品種交易額環比降幅最為明顯,降幅分別達60.56%、60.39%、53%和51.86%;相比之下,鄭州市場環比有所表現,其中,棉花、菜籽油和PTA環比均出現大幅增長,增幅分別達55.09%、43.28%和59.92%。不過,由於「當家品種」——白糖期貨環比交易額大幅下降41.03%,拖累了鄭州市場交易出現整體下滑。
分析人士認為,表面上看各個市場均出現一定程度萎縮,考慮到「十一」長假減少了四分之一的交易日,因此,10月交易額環比應體現為「增長」,這也意味著,國內期市交易開始「止跌企穩」。
螺紋鋼成「新霸主」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螺紋鋼期貨在10月份表現突出,單月交易額首次超過銅期貨,取而代之成為國內期市的「新霸主」。螺紋鋼期貨的快速崛起,也標誌著上海期銅長期以來「統治」國內期市的狀況將有所改變。
數據顯示,螺紋鋼期貨10月份成交2.32萬億元,成交6036萬手,分別較9月份增長1.33%和4.43%,成為當月上海期市唯一環比增長的品種,當月,滬銅成交額僅為1.75萬億,屈居期市「亞軍」。在大連和鄭州市場,豆油和白糖期貨分別居其交易額榜首,其中,豆油期貨10月份成交額為8431億元;白糖期貨為867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鄭州市場,當月交易額增幅明顯的PTA緊隨白糖期貨,成交已達4068億元,該品種能否後來居上趕超白糖值得關注。
資金重新回流,成為10月份國內期市的另一特徵。隨著節後期市交易的穩定,國內資金回流明顯,截至10月末,上期所持倉總量達258萬手,較9月末增長44.96%;大商所持倉總量達283萬手,較9月末增長23.6%;鄭商所持倉總量達141萬手,較9月末增長39.6%,持倉數據顯示,絕大部分品種持倉環比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