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既得利益集團為何強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敘利亞新憲法草案全國公投落定,新憲法草案高票通過,但遭反對派強烈反對,稱此為騙局,并面臨西方國家壓力。西方國家即主要指美國、歐盟國家。敘利亞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西方外交問題、利益問題。
美國既得利益集團為何強大?能控制美國。ATA基金會董事、專欄作家那小兵撰文回答了這個問題。
文章稱,當今世界只有兩個國家不嚷嚷要經濟或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是不丹,另一個是朝鮮,還有些只能在家里偷偷說要改革的,那就是伊朗和沙特。在中國,從教授到民工都在嚷嚷要政治改革;在希臘,從總理到小偷都嚷嚷經濟改革,當然,在美國也不例外,占領華爾街的青年們要政治和經濟改革一起來。唯獨日本人很沉默,因為他們企圖改革了二十年,但這個保守壟斷社會依然如故,大家也就習慣得把這口氣咽到肚子里了。
任何改革都是充滿矛盾的過程,甚至并無明確的正面結果,但大多數人都會把經濟問題歸咎于所謂的“既得利益集團”,因為如此一來大家都自以為找到了答案,那些政客們和教授們也都可以裝出聰明的模樣了。于是,在中國一些經濟學者們把這個改革難題推給了政府,說“只要搞選舉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把國企瓜分開就會有活力”。但是,只要稍微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個結論根本就是邏輯不通,因為像美國這樣的完善法治民主社會也沒有避免既得利益集團問題,相反,美國既得利益集團影響力比中國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不妨把中國和美國的壟斷財團做個對比:
中國三大石油企業占中國石油工業95%的收入份額,美國兩大石油公司(XOM,CHV)占了79%,但其他相關上下游企業基本壟斷了所有煉油和分銷各類服務市場,哄抬油價無往不利。中國醫藥市場并無明顯壟斷格局,而美國醫藥市場的90%份額由四個制藥集團壟斷,醫療保險業有三個企業壟斷,占用了GDP20%份額,世界第一。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壟斷程度并不比美國AT&T和Verizon高。美國的銀行也基本上都掌握在六家銀行巨頭手中,和中國情況相仿。
從這些情況看,人們會驚奇的發現,中國國企模式基本上是靠抄襲美國壟斷模式而來的,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預和技術問題而趕不上美國壟斷程度。事實證明,勝者通吃成了競爭規則,只有這樣才能最有效地利用資源。美國也曾經有過電信、煤礦、石油開采和醫療業的“戰國時代”,造成了嚴重浪費和低效競爭,也造成了政府管理上的混亂無序,最終還是走上了壟斷道路。至今,美國政府很大程度上容忍這種壟斷存在,而企業界也十分明白這點,乖巧地把整個行業用“兩個”而不是一個企業壟斷起來。
美國的行業工會也是一種壟斷勢力,比如中國輪胎出口美國就會有輪胎工會上訴,中國蘋果醬出口到美國就有美國農業工會上訴,如此等等,整個美國社會都是通過各類組織謀求國會政治資源,不難發現這些行會和工會都直接和國會有“說客”(Lobby)關系,進行某種合法或灰色錢權交易。從美國處理次房貸損失的結果看,銀行官員造成了上萬億資產蒸發,但竟然沒有一位受到相應法律懲處,所有損失由納稅人填補,可見權錢關系的強大效果。
這類關系在中國表現出另一種面目,在北京的不是“說客”而是各地方政府的駐京辦事處,利用人際關系和錢財拉關系爭資源,從這點上看和美國的行會性質一樣,不同的是,美國行會是自由市場中形成的利益組合,而中國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府的行政杠桿,也同時是中央政府的權力和資源競爭對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