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方正證券:2010年價格和政策成農業食品雙驅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年國家將夯實“三農”發展基礎,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增加涉農補貼規模,保持主要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提高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格水平,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方正證券認為2010 年農業食品板塊中受益政策支持和有價格優勢的子行業和公司是投資重點:種子行業受益于國家的生物育種和農作物種植面積的增加;水產品受益于消費升級;林業受益于低碳;因減產和需求而引起的棉花、食糖、大豆漲價而受益的公司;規模化優勢明顯的現代農業公司如:亞盛集團和北大荒。

——投資要點——
農業食品通脹防御地位突出
中國經濟出現企穩回升的趨勢,從GDP、貨幣供應、CPI的關系分析得出農產品價格將在2010年上漲是個大概率事件,農業食品公司的業績隨著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將明顯改善, 體現出在通脹中的投資價值。


頻繁的重大農業食品政策,營造眾多投資交易機會
農業補貼、最低糧食收購價、農產品收儲、農業種植業區域規劃、糧食中長期規劃、食品安全法、林業振興規劃、農產品出口退稅率等農業政策綱領都已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有望在2010年逐步完善,其中關于森林碳匯的實施細則將促使林業、綠化行業的快速發展。

糧食:產量增長,政策價格底部抬高
中國糧食實現連續6年的豐收基本成為定局,為預防通脹奠定了基礎。國家已公布20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同比提高3-7%,其他糧食作物預計也將小幅提高,糧食價格在國家的可調控范圍之內是一個穩中有漲的趨勢。糧食作物的調價、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地方政府的糧食責任制等促使糧食種植面積穩步增長,種子行業進入景氣上升周期。

大豆、棉花和食糖成為農產品漲價的先鋒
糧食作物面積的增長削減了其他作物種植面積如:棉花、大豆、甘蔗、花生等其他作物的種植面積。以2008年為例,中大豆進口3,744萬噸、棉花211萬噸、食糖77.9萬噸,大豆70%依靠進口,棉花25%左右,一旦這些作物減產加上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大豆、棉花和食糖將成為中國農產品漲價的先行者。

林業:氣候變化加上產品的銷售回升打開成長空間
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實際上有兩條重要的措施,第一條是工業的減排,叫做直接減排;第二條是森林碳匯,叫做間接減排。在國際
上對氣候變化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中國已采取了眾多措施,其中就包括林業產業振興規劃。隨著林權流轉、林業振興規劃、金融對林業的支持、育林基金的減免、第一個林權交易所的成立、森林旅游、擴大內需致使林木加工產品的銷售回暖等一系列事件,林業的成長空間已打開。我國有70%左右的木材靠進口,如果全世界減少森林的砍伐,林木產品價格有望快速上漲。

畜牧業:生豬調控政策見成效,價格難以大起大落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肉類消費量,城市居民由18千克增加到36千克,農村居民從6千克增加到18千克。目前臺灣肉類消費量達到人均87千克,可見畜牧業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實施生豬調控以來,豬糧比、生豬存欄數、能繁母豬存欄數都在國家調控線以上。因此,我們認為豬肉價格隨著糧價平穩上漲,價格難以大起大落。隨著養殖和屠宰業務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我們認為具有飼料、養殖、屠宰、食品加工產業鏈的畜牧業企業有一個較大增長空間。

漁業:高端海產品價格有望繼續走強
中國水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即使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水產品出口仍然保持貿易順差;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水產品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認可,價格也呈逐步走高趨勢,加上水產品深加工其附加值也將大幅提高,這十分有利于我國水產企業的發展。

(程春雨 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