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兩岸2010年可用"常"字來代表 還暗藏"變"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北
兩岸網台北12月29日報導 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表示,兩岸2010年可用「常」字來代表,兩岸經過6次會談,碰到的問題越來越複雜,要花久一點時間協商。他指出,今年除了「常」之外,還暗藏一個「變」,未來可把兩岸競爭主軸放在軟實力,兩岸能在此相互砥礪學習。
海基會下午舉行「2011年兩岸關係展望」座談會,馬紹章表示,民進黨執政時代,兩岸和全球連結更弱化,如果選一個字來代表,他認為,2000年到2008年是停,雖然當時海基會有發函海協會,卻從沒接過海協會回函。
馬紹章說,2008年是「補」,兩岸恢復協商拼命趕進度、補功課,2009年是「穩」,兩岸樹立雙方可接受的原則,確立先經後政、先易後難談判方向,2010年「常」,兩岸經過6次會談,碰到的問題越來越複雜,牽涉部門越來越多。
馬紹章指出,兩岸談判人員為維護己方利益,錙銖必較,稍微久一點就出現狀況,一般正常兩國談判都要3、5年,第6次江陳會會談預定簽署投保協議,雙方準備時間不充分,沒簽署不意外。
馬紹章說,今年除了「常」之外,還暗藏一個「變」,他提到,馬英九總統提出六國論,顯示文化興國非常重要,馬總統強調軟實力,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他認為,未來可把兩岸競爭主軸放在軟實力,兩岸能在此相互砥礪學習。
馬紹章當場還以打油詩總結今天研討會,「小心翼翼守護和平,時時刻刻促進合作、面面俱到強化交流、真心誠意累積互信、念念不忘追求繁榮」,兩岸將朝此努力,以對兩岸人民有利方向發展。(記者:劉曉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