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運輸伊朗原油的船運 歐盟7月起不再承保 印度企業受創最深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產業消息指出,在歐盟新制裁生效後,印度船運業若持續進口伊朗原油,恐難以更換保險。

印度國營船運公司Shipping Corp. of India(SCI)仍在伊朗運作的油輪,歐盟自7月1日起將不再承保。自7月起歐洲保險業也不再接受運輸伊朗原油的船隻之保險理賠。


印度船運公司可能受歐盟制裁衝擊最嚴重的亞洲企業,因為另外兩大買家中國和日本並不仰賴歐洲保險業,而是由其他境內業者承保。印度、中國和日本是伊朗三大原油買家。

SCI主管Sunil Thapar表示:「我們向歐盟的P&I團體投保,自7月起,這些團體將不再提供我們船隻前往伊朗的保險,印度運送伊朗原油的船運業恐面臨困難,除非有其他替代安排。」SCI擁有39艘油輪。

為了限制伊朗發展核武,歐美進行更嚴厲的制裁。然而,僅次於沙國的OPEC大型石油生產國伊朗反駁西方國家的說法,聲稱伊朗發展核子計畫與軍事目的無關,而是單純為了和平目標。

A.P. Moller-Maersk、新加坡的Samco Shipholding,以及許多其他國際船運公司均已停止和伊朗交易,讓亞洲石油進口國更仰賴國內和國營船運公司前往伊朗運輸石油。

由於多數國際P&I團體均位於歐盟或美國,因此這些保險業者都必須遵從該制裁規定。因此印度船運公司剩下來的選擇並不多─日本的P&I團體、中國保險業者、俄羅斯和中東,或者新加坡和香港。

日本P&I團體某官員表示:「我們持續提供油輪保險,不管這些船隻是否要前往伊朗。」

香港法律公司Norton Rose律師 Jim James表示,由於歐盟對伊朗金融系統的制裁,萬一有公司提出理賠要求,也無法收到付款,因此難以承保。

最有可能的替代選擇是中國,因為中國市場夠大,可提供必要的再保服務給想分攤風險的保險業者。

新加坡Ince & Co.律師Iain Anderson表示:「中國市場有點不同,那裡有極大型的保險公司可能認為這是筆好生意,而且中國不受該制度規範。」

Anderson認為,新加坡和香港保險業者也是一個選擇,但他們多數都與西方有所關連,因此恐寧可明哲保身。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