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對中國沖擊遠不止經濟 美對外戰略形成兩大機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08 08:18
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葉興平撰文指出,美國通過完成 tpp 談判進一步增強其對於國際經濟體系的主導權力,而中國和東盟主導的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將失去不小的內在動力。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tpp 談判的完成,讓人首先想到的是這項協議將可能對中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說實話,從長遠來講,這樣的影響肯定會有,而且還不小。但就短期而言,這樣的影響極其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之所以如此斷言,這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在 tpp 實現擴容之前,其 12 個創始成員中只有美日兩國堪稱經濟大國,也只有它們與中國之間的經濟關係的重大變化才能夠談得上是實質性的影響。然而,這樣的重大變化不會發生。美國是中日兩國最大出口產品目標國,中國又是日本最大的進口國,美日在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遠大於中國在對方的規模。如此格局,取決於三國產業結構以及各自具有優勢的產品生產能力。無論 tpp 是否存在,三國之間現有的貿易投資狀況,就像中美關係一樣,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
第二,中國與 tpp 現有 12 個創始成員中的 9 個已有或正在談判雙邊和區域自貿協定。這些協定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增強彼此之間貿易投資關係而不是相反。
tpp 對中國的影響應當主要體現在戰略層面。
首先,美國通過完成 tpp 談判進一步增強其對於國際經濟體系的主導權力,而防止一個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大國挑戰它在區域乃至全球的既有地位是維護這種權力的重中之重。在這一點上,不能低估了 tpp 的實際意義。優勢國防、伙伴外交和經濟發展是美國對外關係基石。而剛剛完成談判的 tpp 與正在談判中的 ttip(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貿易和投資伙伴關係)則是美國對外經濟發展這架飛機的兩大機翼。在 wto 這個多邊貿易體制失去發展動力的當下,美國必須依賴它們平衡、主導以及引領全球經濟秩序的發展方向。tpp 完成談判之后,ttip 面臨的只是時間問題了。
其次,中國和東盟主導的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將失去不小的內在動力。tpp 現有成員中有多個國家一直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實踐中的重要參與者,比如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和越南。在成為 tpp 成員后,它們很難再繼續對東亞的這方面努力保持強烈興趣。個別國家甚至難免以在東亞相關實踐中的存在而換取加入 tpp 談判時討價還價的籌碼。時過境遷,一切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尤其是在 tpp 擴容后,還會有更多東亞國家加入,到那時,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道路就會越來越難走了。或許,東亞地區這項努力的目標依然存在,但在缺少強大凝聚力和內在動力的情況下,誰能保證這樣的努力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
另外,美國不可能不利用 tpp 談判的完成和今後其成員的擴容,針對中國組成國際統一戰線,制約正在亞洲乃至全球不斷擴大其影響力的中國。二戰以后,東亞地區屢創經濟奇跡,曾經有不少國家或經濟體以 “四小龍” 或 “四小虎” 揚名。而在這些背后,其實是美國向它們開放其龐大的國內市場。這些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或經濟體,在其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的同時,也加大了對於美國在政治和經濟等諸多方面的依賴。直到今日,這種情況依然存在。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其標志性的東西無非是軍事、政治(即伙伴外交)和經濟的三個存在。在這三者中,因為中國經濟的崛起,經濟存在最難。tpp 正是實現這種存在的關鍵步驟。通過 tpp,美國不僅主導包括東亞在內的亞太地區經濟遊戲規則的制定,也主導東亞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努力的進程,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該地區貿易投資的流向。從近年美元走強以及美國國內經濟從金融危機復甦的趨勢來看,tpp 已經具備了將東亞地區越來越多國家凝聚在一起的經濟條件。當然,這樣的趨勢能否成氣候,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中國經濟能否走穩並在今後相當長時間里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速度。
話說回來,在和平時期,大國之間在經濟層面進行競爭,這並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對於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不應當懼怕競爭,哪怕這種競爭以對手制造的強大沖擊的形式出現。競爭產生壓力,有競爭才有活力。“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這句中國古話,不只是適用於個人,何嘗又不適用於國家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