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積極把握產業趨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上海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會議桌上,有一張簡單的圖表,記錄了中國造船業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造船量僅70萬載重噸;2008年,中國造船完工量達2881萬載重噸;2009年,這個數字達到了4000萬載重噸。攀升的曲線,仿佛“牛市”的股指,筆直而上。
在造船業的巔峰時期,上海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深刻意識到作為航運中心配套航運業的裝備制造行業,要做海洋航運中心的強大后盾。協會不斷研究行業發展的趨勢和可能風險,本著“不給企業添麻煩,不與企業爭利,不重復做企業能做的事”的原則,甘于寂寞,將重心放在為行業探索產業趨勢、探索高新技術船舶、探索與航運相關配套業的服務上,積極為企業發展服務,為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作努力。
龐然大物海河直達
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關鍵在于貨物集散能力和綜合資源配置。大量貨物從世界各地運來,在長三角地區“消化”掉;同時,大量貨物從長三角地區云集上海,發往海外。如何集散?這是一個難題。
上海船舶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新發為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洋山深水港發展目標要“消化”2500萬集裝箱,相當于每秒鐘有3輛集裝箱卡車從洋山港開出,通過公路前往長三角各地,極大的吞吐量將使上海的公路陷于癱瘓。
可否讓貨船直接通過洋山港,進入內河,直達目的地?協會副秘書長鐘震德研究員介紹說,可建立一個“集運輸體系”,制造“海河直達船”,將船駛入大運河,實現“無縫對接”。然而,這個目標困難重重,40萬噸及以上的海船都是龐然大物,怎么塞得進內河水道那些“細胳膊細腿”里?載重少些,又沒了經濟效益。經過一番研究,協會組織了無錫的702所、上海港和蘇州等地方政府進行了海河直達船的船型開發,短期內就完成了這個課題:將船身“減肥”,瘦長的腰身就可以在3、4級航道中穿梭;在船底插上“兩翼”,就可以使船吃水更淺;船頭可升降,就能夠穿過低矮的橋洞。它的裝載能力也沒有減弱,一條船可裝64個標準箱,相當于32輛卡車的運輸量。而一條船的馬力,僅僅相當于一輛卡車的馬力,省錢又環保。
這個“海河直達船”的設計成果出來之后,廣西省、蘇州、無錫等地船舶廠商都有極大的回應,紛紛希望跟進。許多廠商說,這項成果“給內河運輸帶來一場革命”。在此基礎上,上海船舶工業協會還率先提出“班輪”模式,即借鑒國外成熟水系運輸的經驗,開發固定時間、固定航班體系。條件一旦成熟,將極大提高上海港的貨物集散能力,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居安思危防范未然
整個行業業績連續7年攀升,協會居安思危,開始著手研究“如何察覺行業可能出現拐點的可能,如何防范未然”的課題。針對我國造船在效率、效果、效益上與日韓的差距,協會避開了全國各地大辦海事展覽會的熱鬧,舉辦了中國造船和海洋工程建造裝備和設計技術展覽會及高峰論壇。
協會還請來麥肯錫、克拉克松等世界著名咨詢公司,就世界航運總量和結構變化與造船的關聯、技術發展對造船成本和難度提高、歷史上曾發生過的顛覆時期前期跡象、可能風險和歷史上應對風險成功和失敗案例做演講和介紹,邀請海內外擁有先進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裝備和設計技術公司,圍繞船廠“工位、工裝、工具、工藝、工法和人員優化組合”舉辦船舶工業裝備和建造設計技術展覽會、海洋工程展覽會和高峰論壇會,為行業和企業服務。
此外,針對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協會還重點關注船舶配套行業。最近,協會完成了關于洋山深水港配套產業的論證,提議長興島應該搞生產型服務業,重點發展研發、物流和售后服務等。
促興游艇扮靚申城
世界船舶行業的產值是貨船的多還是游艇的多?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是貨船多,但事實上,這兩者幾乎持平,有些年份游艇甚至超過貨船。
為此,上海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為船舶工業合理分流,近15年來連續舉辦了國際游艇展覽會,并被評選為全國最大、亞洲最佳游艇展覽會。15年的努力結出碩果:上海成立了中國游艇制造和貿易廠商協會,全國形成360多家玻璃鋼船艇制造企業,已有超過64家游艇俱樂部,更有超過17個省市開始了景觀水系資源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實施項目的建設。
金融危機波及全球時,協會在游艇企業家們的支持下提出了“創造條件、積極出口;啟動內需、推進發展;聯系政府、取得政府支持”的舉措:東進日本參加演講報告會,全面介紹中國游艇業發展情況,攜中國制造廠商游艇模型和圖片出展日本游艇橫濱游艇展覽會;北上俄羅斯等參加國際會議,具體形象地介紹中國游艇產業、游艇俱樂部和碼頭、代理商和基礎設施發展和全國游艇展覽會的情況;還赴美國考察游艇展覽會、俱樂部和市場。
圍繞著世博會的舉辦和洋山港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協會有信心表示:游艇必將讓城市更精彩、更靚麗。
據悉,目前協會正在著力促進世界游艇俱樂部理事會會議在上海召開,并進一步爭取2014年的世界游艇大會移師上海,為推進上海航運中心建設錦上添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