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信達轉型漸露眉目,2000億問題資產進"共管賬戶"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就在資產管理公司 (以下簡稱 AMC)正積極謀劃出路之時,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信達公司)的轉型之路似乎已有清晰眉目。

有媒體報道,,國務院近期已批復信達公司的轉型方案,在這一最新方案中,信達公司將模仿工行、農行,以“共管賬戶”的方式完成財務重組。

據悉,按照工行、農行財務重組的模式,與財政部共設“共管賬戶”,將信達公司歷史上形成的2000多億元巨額掛賬損失剝離至此賬戶,存續時間初定為十年。另外,信達所欠數百億元央行再貸款也將停息掛賬。

2000億剝離至“共管賬戶”


1999年,信達、華融、東方、長城四家國有AMC相繼成立,以央行再貸款和定向發行金融債的方式,對口承接了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的巨額不良資產。財政部作為四家AMC唯一股東,每家資本金為100億元。

據了解,成立之初,為從工、農、中、建四大行按賬面值接收1.4萬億元不良資產,AMC們從央行獲得6041億元再貸款,又對四大國有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發行8110億元金融債券,期限均為十年。值得注意的,四家AMC掛賬的政策性不良資產損失合計至今仍高達約1.4萬億元。

某AMC內部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何解決AMC在不良資產回收過程中所產生的政策性業務虧損這一難題,以及央行再貸款如何處置,都是AMC轉型之路上的“攔路虎”,而管理層如何解決這一大難題自然也倍受市場關注。

該AMC內部人士認為,引入“共管賬戶”這一方案可能是為了更好地解決信達公司資產的財務重組問題,雖然這一方案能使其資產負債表得以清理,其財務報表將更加好看。但對于這種剝離掛賬損失的方式是否被其他AMC跟進,該人士則不置可否。

報道稱,為完成財務重組、股改上市,工行、農行在剝離不良資產時,分別與財政部建立了損失類貸款2460億元、8000多億元的共管賬戶,未來靠多種渠道核銷,包括后續可以獲得的部分所得稅退稅、財政部的股本收益、不良資產回收現金等,也不排除財政部減持少量股權方式。

所以,“共管賬戶”的本質,即是用未來的收益來還當前的欠賬,做法是將剝離的不良資產置換成優質資產,變成持有財政部的等額付息債券,財政部以未來獲得的分紅、所得稅等歸還。

初定十年償還

出生時就帶有濃重政策性色彩的AMC,其轉型之路注定要背負歷史的包袱。消息人士稱,對于“共管賬戶”的償還,財政部將賬戶存續時間初步定為十年,與延期十年的建行持有的信達債券期限一致。

2009年9月22日,建行發布公告稱,接到財政部通知,持有的2470億元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債券到期后延期十年,利率維持現有年息2.25%不變。

據悉,農行“共管賬戶”的償還時間定為15年;工行2005年股改時最初設計共管賬戶存續期是五年,但隨著經濟周期上升及上市后股權大幅升值,工行共管賬戶已經提前歸還完畢。

早在2007年,財政部曾下發《政策性不良資產清算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政策性業務回收現金支付改制銀行債券利息不足部分,由財政專項安排資金補足;向商業銀行發行的債券,由擇機發行的特別國債予以置換。但這一辦法最終未出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