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年終獎”行情遇阻 市場還需政策指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反彈之路注定頗多波折,在17日大漲92.19點之后,18日上證綜指先漲后跌,周期性行業輪動過快、獲利盤明顯出逃以及大小盤股票分化過于嚴重等問題的出現制約了反彈進一步發展。不少投資人士開始感嘆,“年終獎”行情已經結束。分析人士認為,政策是本輪反彈的發端,也是行情持續的關鍵。目前大盤進入底部區域,決策層對于政策放松的基調已經確定,只要未來有實質性的寬松措施推出,市場就有望徹底走出底部。

反彈遭遇波折

由于2011年調整幅度較大,2012年初的本輪反彈中,多數板塊都出現較大幅度反彈,因而被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是“年終獎”行情。但在1月18日股指突破2300點未果之后,不少投資人認為:“‘年終獎’行情結束。”

“領到紅包,見好就收,”長江證券(000783)市場總監魏國并不太看好市場短期走勢,“地方養老金入市等利好并不是新消息,而市場的本質問題是宏觀經濟、資金面和大小非套現等,本質問題不解決,市場難有大資金介入。”


而盤面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制約反彈持續。首先,反彈中周期行業輪動速度過快,持續性不強。本輪行情起于1月6日,由于預期政策放松,周期股成為市場領漲板塊。先是煤炭板塊全面上漲,堅持兩個交易日之后逐漸調整,1月17日的領漲龍頭則換成有色板塊,但強勢也只維持了一個交易日,1月18日,煤炭股則全面回調,而有色、建材等板塊也先漲后跌呈現整理走勢。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反彈速度快但持續時間不長,為未來行情繼續上漲造成壓力。

此外,大量獲利盤出逃也讓業內人士擔心。1月18日,大盤先漲后跌,成交量卻比前一日大漲時還高。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在幾個交易日大幅上漲之后,獲利了結傾向開始上揚。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部分反彈板塊的短期漲幅已經很高,自2012年1月5日開始,中信煤炭化工指數從1588.77點最高漲至1942.13點,最大漲幅達22.24%,很多反彈參與者的獲利已經較豐厚,短期內傾向于獲利了結。另一方面,雖然市場出現較大幅度反彈,但宏觀基本面狀況和政策走向沒有明顯改觀,市場情緒也沒有從熊市中成功切換,“落袋為安”思想較為盛行。

除了上述兩個擔憂,大小盤分化也是近期市場最大的挑戰。1月18日,創業板指數大跌5.70%,報收624.91點,為該指數的歷史新低;中小板指數也遭遇重挫,下跌3%。自2011年11月中旬以來,中小盤股票連續大幅下跌,雖然有幾次反彈,但每次反彈過后總面臨更大下調。德邦證券財富玖功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海東認為,目前,股價調整的壓力主要來源于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中小板和創業板的PE分別為25倍和31倍,而中小板的估值水平依然在08年最低點PE的16.2倍之上,中小盤股的估值壓力仍然比較大。同時,創業板、中小板公司的大小非解禁壓力也非常大,分析人士認為,高估值高解禁率的壓力未來還將繼續制約中小盤股票上漲。

期待政策扶一把

在推動反彈啟動的諸多因素中,政策無疑是最有力的推動。國泰基金將本次反彈理解為“由于經濟增長數據較差而催生的對政策放松預期”,而摩根大通中國區全球市場業務主席李晶認為,除了近期數據和貨幣措施支持的市場情緒反彈之外,決策層透露出的有關支持市場改革的聲明和承諾亦是股市上漲的動力。

股市上漲需要“政策”預期,更需要實質性措施出臺。長信基金策略分析師毛楠認為,本輪股市反彈的主要推動力是流動性環比改善帶來的估值提升,如果就此預期經濟開始環比見底并大幅回升,從而帶動盈利和估值的雙升則顯得過于樂觀。毛楠認為,未來應該密切觀察信貸量的變化,一旦信貸數據低于預期,經濟的反復和流動性的不達預期將是市場的風險點。

北京京富融源投資管理公司投資總監李彥煒認為,由于此前緊縮政策持續時間較長,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資本市場都已經極度缺血,而“大收”之后只有“大放”才能真正奠定行情啟動。“存準率應該得到調整,”李彥煒認為,如果政府能夠連續快速調整政策,或者釋放政策加速放松的有力信號,股市才可能真正從底部走出。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股市的估值已經偏低,經過2011年11月以來的這波下調,市場已明顯處于底部區域,但反轉尚待時日。

華安基金認為,2012年市場走勢可能出現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探底、筑底階段,第二階段是回暖階段。而兩個階段轉換的關鍵在于政策出臺的時間、節奏和力度,目前判斷分界點可能在二季度。在政策大舉放松之前的探底、筑底階段,華安基金認為債券仍優于股票,而盈利確定性較高、高增長、收益政策放松的權重類板塊以及戰略新興板塊中具有較高成長性的個股將成為本階段的股票配置重點。(中國證券報)

(衛強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