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曾軍:拒絕"從眾"

鉅亨網新聞中心


背后是視野極佳的落地玻璃窗,近處的高樓大廈與遠處的深圳灣一覽眼底,曾軍坐在深圳諾德中心33樓的公司會議室中,他說,“我們對風險有自己的理解,我們看到的風險與其他人不一樣。”

西裝領帶出場的深圳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金中和”)CEO曾軍一副華爾街基金經理的范兒,“我們有獨立的風控官,不參與公司投資,不受任何干擾。”說話打著生動而“內斂”的手勢,談起2008年險中求勝的業績其推崇的是公司的風控體系。

同時金中和也不得不承認,嚴密的風控是把雙刃劍,一面能夠對風險敏感把握控制,同時也會提前了結獲利降低收益。2009年市場在資本推動下強勁反彈,金中和卻僅僅取得了40%的收益,熊市“冠軍”2009年滑入“中庸”之列,而2009年收益超過100%的私募不在少數。

“對短期收益會淡化,平均起來看三年的業績。”曾軍說信托產品一般在三年期以上,所以“以年”論私募英雄不太客觀。但是,《福布斯》中文版發布的“2009內地基金排行榜”中,金中和西鼎還是以絕對優勢在私募基金中位列榜首。


作為金中和的CEO,曾軍熱愛思考并力求準確判斷,2008年實現了20.08%的絕對正收益,成為熊市中的“冠軍”。成立于2007年的金中和目前管理的資金規模10億,規模不大歷史“不長”。但卻有著私募基金中少見的30多人團隊,還有專門的交易部、金融工程部、電腦部等。

首席執行官曾軍、投資總監鄧繼軍、研究總監彭迅是武漢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的同窗,公司董事長黃明皓女士的丈夫也和他們大學是同一個籃球隊的。

“這跟國外一些對沖基金一樣,很多合伙人都是校友或者前同事的關系,大家比較了解,溝通起來也很順暢。”公司董事長黃明皓解釋。有趣的是,在2008年熊市中風生水起的幾家知名私募,如星石資產的江暉、武當資產的田榮華、從容投資的呂俊以及金中和的曾軍,均出自武漢大學。

在2008年的“大熊”年景,只有不到1%的私募基金實現了正收益,金中和以20.08%的絕對正收益成為這1%私募中的佼佼者。

今年上半年私募的收益又出現“危機”,6月份已有接近一半跌破面值,有的凈值已縮水高達70%。金中和產品平均虧損約為2.5%左右,處于同行前列 (同比上證指數下跌了20%)。曾軍表示看好下半年的行情,當然全年業績重要的是看“下半場”。

“5次風險,4次獲得中等收益不要緊,但有一次犯錯就會損失慘重。”曾軍說來說去總會強調風險,這點很像“巴菲特”,但他并不模仿巴菲特。“我們是把趨勢投資和價值投資做一個結合。”曾軍如此概括公司的投資風格。

曾軍說試圖將兩者作一個完美的結合,“這是由于我們成長經歷形成了這樣的風格,這種風格能讓我們感到安全。當然這種風格不一定會比純粹的趨勢投資者好,也不一定會比單純的價值投資者好,不過目前這種風格帶來的業績令我們滿意。”

愛思考的曾軍不喜歡“從眾”。在目前股市仍掙扎在2500點上下之際,“中信-金中和一期”5月份發行,6月份初完成了預定的發行規模。另外金中和發行的蘇信理財1期是專門針對資產重組的產品,此類產品在行業中尚屬首例,該產品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主。

“金中和這個名字是當初一個頗有國學功底的同事起的,金代表金融行業,中寓意中庸,和表示團結。”曾軍表示,“這個名字是從20多個備選名字中被看中,正如我們這個認識超過20年的團隊,如果有一個最佳團隊默契獎,我們一定當仁不讓。”

經濟觀察報:在股指期貨推出首日,公司即利用自有資金進行了嘗試性交易,目前收益如何?公司對股指期貨有否作準備,這對行業意味著什么?

曾軍:公司在股指期貨推出后,股指期貨套利第一個月收益近2%,第二個月1.3%,這些都是無風險收益。

早在2008年,公司就完成了股指期貨整個交易的制度,策略、產品設計,為此我們設立了專門的部門,目前共有4人。今后有客戶需求,我們將提供這方面的服務,但套利套保狀態不會超過一半。股指期貨是很重要的工具,出來之后每一家私募的真正風格才會完全體現出來。如果沽空的話,可能要面對賣出自認為最好股票的痛苦,總之,愿意做股指期貨交易也體現了一種風格,不愿意做也體現其風格,各家風格變得更加鮮明。

經濟觀察報:目前一些資產公司認為底部已至,并進行逐步加倉甚至滿倉操作,公司對于下半年的宏觀經濟和政策如何判斷,準備什么時點進場增倉,看好哪些行業?

曾軍:經濟數據將沒有驚喜,在年初就已經對企業盈利增長預估25%左右。同時,去年寬松的貨幣政策已變為相對“緊縮”。目前對房地產的調控還沒有見效,20%的下跌空間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量縮價保”的局面不是政府想要的結果,房地產下一步是否會采取更嚴厲的措施還很難說,所以不能說現在2500點是底,要等待宏觀政策的清晰走向出現才能判斷。

大消費、節能減排不但今年看好,明、后年也看好,每一次回調都是吸納的機會。2009年可以稱為消費啟動元年。而30年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增長方式正在向科技環保型轉型,節能減排同樣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受到鼓勵的行業。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