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打響國內糧價保衛戰 四央企聯手反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糧食出口大國澳大利亞遭遇旱災之后,國際糧價節節攀升。打響國內糧價保衛戰,四央企聯手反擊。

據中國經營報12月18日報道,在糧食出口大國澳大利亞遭遇旱災之后,美國開始利用玉米提煉生物燃料,與這些事件相對應的是國際糧價節節攀升。

“美國通過巨額的玉米制乙醇補貼政策,抬高糧食價格,使中國進口糧食價格升高,這需要我們做出反應。” 一糧食央企的內部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為了抑制糧價上漲,中國正在增加糧食儲備,通常是由中儲糧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大豆等產品,“我們曾經上書發改委,由4大糧食央企(中儲糧、中糧、中紡糧油、華糧)參與國家糧食儲備采購”。

美國的陰謀與陽謀


“我們這幾天行業內開會討論了幾次美國推高糧價的問題,美國現在補貼玉米制乙醇汽油,直接導致了國際糧價的上漲。”上述糧食央企的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了解,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而我國是最大糧食進口國之一。“我們基本已經認定,美國通過巨額補貼玉米制乙醇,導致食用玉米短缺,從而抬高了一系列與玉米用途相同的糧食價格。”上述糧食央企的內部人士表示。

近期聯合國報告指出,從長期來看,利用玉米和菜籽油獲取生物燃料一類的生產對糧食作物將有持續增長的需求,這很有可能繼續成為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主要原因。

《紐約時報》也指出,目前,世界上大約有7%的玉米和其他谷類被用來生產乙醇。這一數量足以影響糧食市場和糧食價格。在美國,乙醇生產嚴重依賴政府的巨額補貼,如果沒有政府補貼,乙醇生產將會是非常不經濟的行為。糧農組織總干事助理哈菲茲·加納姆甚至提醒,“我認為,所有人都應當好好審視一下這些政策的智慧何在,這是十分重要的。”

德勤一位能源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世界上唯一能夠規模性使用乙醇燃料的國家是巴西,并且是用甘蔗制乙醇。用玉米制乙醇是非常不經濟的行為,因為玉米是人類的糧食。玉米制乙醇直接導致了飼料、面粉等產品價格的升高。”

“中國是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之一,美國通過提高糧食價格,導致我國的糧食價格上漲,也可以從中受益。”上述糧食央企的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已經出現了2007年和2008年糧食大漲的早期局面。”

據了解,今年全球糧食產量將下降6300萬噸,同比減少2%。中國以國際價格購進較多的糧食產品便是大豆。為了抑制大豆價格上漲風險,中儲糧已經建立了大豆儲備,但是每次中儲糧海外買豆時,都會遭遇價格上漲。

上述糧食央企的內部人士同時透露,“在2008年,我們幾家糧食企業曾經寫過報告交給國家發改委,希望我們能夠參與到國家糧食儲備計劃中,但是價格司和經貿司最終沒有給予答復。現在,出現了與2008年類似的價格上漲,這樣提案應該重新被提起。”

央企聯手阻擊

各國面對糧食價格不穩定的辦法通常是利用糧食儲備進行調控。比如負責糧食儲備的企業——中儲糧。

從2008年起,中儲糧每年的儲備中都有一定份額的進口大豆。記者了解到,年初,國家糧食局也指導中儲糧落實進口轉儲備計劃。

“中儲糧很少參與到國際糧食商業買賣中,所以每次中儲糧的出現都會受到關注,美國也會知曉中國的糧食策略。”上述糧食央企的內部人士認為,“雖然,大量的需求是我們的硬傷,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戰術,通過國資委直屬的四大糧食企業在國際上購買糧食。”

因為“這4家企業常年在國際市場上買賣,不容易被外界了解中國的糧食策略”。上述糧食央企的內部人士表示,不僅是一家糧食企業有這種想法,“我們溝通過,其他的糧食企業也討論過”。

期貨分析師李墨達向記者表示,“近期中儲糧每次來國際市場上購買大豆,美盤大豆都出現大漲,主要是對中國需求預期導致的上漲。此外,中國還不具備糧食話語權,因此只能根據美盤價格進行買賣。”

儲備仍存難題

在國內秋糧收購中,中儲糧的貿易業務已經被叫停。中糧米業高層向記者證實,“目前在國內收購糧食依舊困難重重,農民惜售非常嚴重。”

“農民們已經看到,糧食的價格在不斷上漲,對今后的預期比較好,所以惜售嚴重。”上述中糧米業高層表示,中儲糧在秋糧收購中,收到的糧食極為有限。

“目前糧食已經遠遠超出了國家指導中儲糧的最低收購價格,所以中儲糧本身也無法收到糧食,他們退出收購意義不大。”上述中糧米業高層表示。

11月中旬,國家糧食局召開會議,決定加大政策性糧食市場投放力度,在前期每周安排銷售政策性小麥450萬噸、秈稻200萬噸、粳稻10萬噸、玉米180萬噸的基礎上,陸續安排一定數量的食用植物油、大豆投放市場。

但是,12月3日在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及其聯網市場舉行國家臨時存儲移庫大豆競價銷售交易會,計劃銷售移庫大豆29.57萬噸,全部流拍。

“這次銷售的大豆是國產大豆,不是進口大豆。”李墨達向記者解釋原因,“國產大豆價格高,出油率低,因此市場并不認可。”

被市場所認可的進口大豆,中儲糧卻并不輕易拋售,“因為,進口大豆比國產大豆出油率高,中儲糧現在自己也在持續地進口大豆”。李墨達表示。

中糧集團一位副總曾向記者透露,“目前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存度已經達到70%。”

(何瑩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