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經】美國金融改革力道不足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史蒂格利茲表示,美國國會現在討論的金融改革盡管方針正確,力道卻不夠強。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參院版本將金融產品安全委員會設立在美聯儲(FED)之下,但美聯儲在保障消費者這方面的紀錄很糟。這個機構基本上已被金融利益所壟斷。
這位前任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又說,美國國會對於信用違約交換(CDS)問題也沒有徹底處理,而這是這波危機的核心。CDS市場有很大的部分依然缺乏透明度,換言之,市場無法產生紀律,因為沒有人知道真實的情況。
還有一個大問題是紅利與獎勵。他說,美國一直抗拒采取英國的嚴苛手段(包括課征高稅率的紅利稅)。但是,獎勵茲事體大,不僅會影響人們的行為,也會鼓動人們過度承受風險。
現年67歲的史蒂格利茲,新近出書《Freefall: America, Free Markets and the Sinking of the World Economy》,探究這次“大衰退”(Great Recession)的根源,及他所謂“泡沫資本主義”的危險。
針對奧巴馬政府實施的金融紓困方案,史蒂格利茲認為該方案確實成功阻止了一場災難。萬一銀行倒閉,將釀成經濟巨禍。除此之外,他認為紓困方案沒有達成應有的目標。例如,該方案並未對銀行設立限制,而且還浪費了大筆金錢。銀行拿錢去發放股利和紅利,卻沒有增加放款。
雖然部份銀行償還了紓困金,但美國仍將損失數千億美元。他指出,AIG幾乎確定不會償還納稅人投入的1,800億美元。即使拿回名目上投入的資金,納稅人也沒有因為承擔風險而得到報償。況且,美國只拯救大型銀行,卻放手讓小型銀行倒閉,致使大到不能倒的問題變本加厲。
談到景氣復蘇時,史蒂格利茲指出,華爾街(金融業)的復蘇不代 表大街(民間)的復蘇。奧巴馬政府以為,只要能讓銀行重新站穩腳步,一切都會恢復正常。他們想要假裝泡沫從來沒有出現過。他的看法正好相反。即使銀行業得到拯救,美國家庭仍然負債過高,並且缺乏需求來推動經濟成長。
國會預算辦公室曾估算,美國失業率要到這個10年的中期才會回到正常水準。他說,這個前題是未來不再遭遇重大挫折,像是商辦不動產崩盤或是歐洲陷入二度衰退。在他審視可能的危險之後,史蒂格利茲表示,預期美國在這個10年的中期之前出現強勁復,是一種太過樂觀的想法。
先前實施的振興方案雖然有所助益,可惜規模太小,而且大多是減稅的形式。史蒂格利茲指出,振興方案的重點是要立刻增加支出以刺激需求。但是人們在面對高度負債和勞動市場不穩定時,你給他們一張退稅支票,他們只會拿去存起來。這根本無法振興經濟,還不如把錢拿去填補各州的預算缺口。這才是迅速及有效將資金投入經濟體系的作法,州預算獲得挹注後,便可穩定學校及警力等機構。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財華中國網 (http://www.caihuanet.com) 或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
FINT[PFSTBMX,152,153]
X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