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下跌加把勁 房價理性回歸可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房地產調控之下,房價仍將下跌可以預期,但要讓房價理性回歸,還需樓市下跌加把勁。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表示,“中央確定了今年的政策基調,我們所有的相關政策均應該符合這樣的政策基調。堅持宏觀調控,無論長期短期都不會動搖。”他還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70個大中城市數據統計,限購的39個城市中接近50%的城市成交均價同比下降。
不容置疑,房價下跌仍然可期。
房價下跌規律是量在價先,成交量下跌是價格下跌的先行指標。
目前,新房成交量已呈大幅萎縮態勢。據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1月10個重點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量環比上月下降5成多,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近7成。一線城市中,北京降幅最大,成交量為44.09萬平方米,環比上月減少65%,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64%的降幅。二線城市中,青島降幅最大,成交量僅19.79萬平方米,環比上月驟降76%,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超過80%;天津、南京、廈門、成都、武漢等城市均有3-6成的降幅。
二手房成交量也格外冷清。據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1月5個重點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下降46%,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8成。其中北京環比降幅超過7成,同比下滑9成;深圳和天津環比下降超過4成;上海和廣州降幅約3成。
成交量下跌,房地產庫存勢必上升。這更是房價下行的內在動力。
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1月底,11個典型城市庫存總量為73萬套,比去年同期增加26萬套,漲幅達55%。從絕對值來看,青島、杭州、寧波一年內庫存增加量最大,均已超過3萬套。從相對數值來看,多數二線城市庫存量一年內漲幅大于一線城市,其中廈門、杭州等二線城市幾乎翻番。一線城市中,北京庫存同比增幅25%,排名第三。
房價雖將進一步下跌,但政策卻絲毫難見松動。
近來,疑似地方政府放松房地產調控的消息不斷傳于報端,1月22日,廣東中山被曝出將商品房限價從5800元/平方米上調至6590元/平方米;2月9日,安徽蕪湖又冒出“對首次購商品房者免契稅給補貼”的地產新政……但盡管蕪湖市當地政府一再強調出臺地產新政的目的并非“救市”,可公布3天后即被緊急叫停。這斬斷了地方政府以種種名義動搖樓市調控的念頭。
房地產調控之所以難以放松,顯然是因房價還沒降到位。
雖然自去年以來房價有所下降,但仍是高高在上。無論是泡沫較高的一線城市,還是泡沫較少的二三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仍然超出了正常范圍。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對100個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2012年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793元/平方米,而去年中國人均收入2.4萬,也就是說一個人一年的收入只能買將近3平米的房,這還是在不吃不喝情況下實現的。
房價還沒降到位,從剛需沒入場也可以明了。
中國的剛需很強勁,這源于過去房價的飛漲將大多數人阻隔在房地產市場之外。問題不在于房價再降,很多人也買不起房,而是在于大多數人買不起房的市場注定將是一個會破滅的泡沫。事實上,一旦房價降到合理水平,就已看到剛需大量進場。這從去年廣東和上海部分樓盤價格大幅下跌、剛需搶著入場,足以看出。
房價下跌將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觀點,是毫無根據的。
房價下降或許會給一些銀行帶來壞賬,會讓地方土地財政大幅減少,但這未免不是好事。銀行壞賬增多,可以促使銀行加強經營管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可以讓地方踏踏實實做實業。事實上,房地產調控也正是中國經濟去房地產的過程。而當房價下跌到合理水平,剛需大量進場,樓市可以恢復正常增長,銀行房地產貸款也會更安全,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也會增多。
不像美國樓市,中國樓市不健康之處,不在于沒有需求,而是價格已經偏離太遠了。因此。要讓房價理性回歸,樓市下跌還需加把勁。
(吳志武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