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廣州醫院設置抗生素使用上限引爭議 (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2-17 15:57


醫生說普通感冒不該動不動就用抗生素 CFP供圖

市民報料:昔日泛濫的抗生素,如今竟“一藥難求”

醫生透露:醫院頒令嚴設上限,“硬性控量”引爭議

羊城晚報(微博)記者李春暐


涉嫌濫用抗生素而產生耐藥性的調查陸續爆出以后,抗生素一時成為行業“敏感詞”。近日,廣東省內一家著名三甲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向羊城晚報報料稱,行政公權力正式對社會上的擔憂作出回應,市內相當數量醫院已完成抗生素比例控制條例的制訂。今后,病人反而可能面臨抗生素“一藥難求”的境地。

這項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善舉?還是好心辦壞事?已在醫務工作者間引發討論。行政干預專業領域,一刀切地控制用量是否矯枉過正?以藥量定義獎懲是否會衍生出其他問題?眾多核心問題亟待多方參與討論。

患者投訴

燒三天不用抗生素

拖到第五天成肺炎

“無論我們怎么跟醫生交涉,他都不肯開抗生素。”市民黃女士反映了自己孩子最近的一次就診經歷時說。

發燒之初,她帶著孩子到市內某三甲醫院看西醫門診就診,醫生沒有開抗生素,只開了兩種中成藥。因為考慮到抗生素可能產生的耐藥性,她當時還對處方比較滿意。

但孩子服藥后沒有退燒,發燒第3天,她和愛人帶著孩子再到醫院就診,“查了血常規,指標顯示都在正常范圍,結果醫生換了另外兩種中成藥”。她害怕孩子出事,開始強烈要求開抗生素,但醫生不肯。“結果孩子還是反復燒啊,到了第五天,就診時查了胸片,說是肺部感染,只能送院,吊針吊了幾天才治好”。

而在春節過后,羊城晚報報料熱線也陸續接到關于醫生不肯開抗生素的投訴,類似情況更多發生在耳鼻喉以及兒科醫生身上。有網友反映,在醫院看病的時候,想服用抗生素,門診醫生怎么都不肯開出來,也有家長焦急地表示,自己的小兒因得不到醫生及時開出的抗生素,病情加重。

網絡之上,人們開始感受到一點苗頭:往日藥方常客的“抗生素”,好像有點一藥難求的味道了。

醫生報料

醫院頒規嚴控抗生素

門診使用率為10%-20%

近日,一位省內著名三甲醫院醫生向羊城晚報報料,相關傳言屬實,市內相當數量醫院已經自行制訂關于抗生素的使用指引,措詞相當嚴厲,“原本街坊們聞之色變的抗生素,現在到醫生聞之色變了”。

他介紹,去年開始,衛生部制定的《抗菌藥物應用管理辦法》已經進入到文件修訂程序。《辦法》明確提出了管理指標,可以說是史上最嚴的一次管理。

據透露,衛生部正在全國進行的醫療質量萬里行和抗菌藥物專項治理的督導檢查發現,抗生素專項治理中的三點指標有的已經實現了,比如說要求三級綜合醫院抗生素的種類原則上不得超過50種,二級綜合醫院抗生素種類原則上不得超過35種;門診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20%以內,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要控制在60%以內。這兩者醫療機構幾乎都實現了。現在努力做的是控制抗生素使用強度,理想中是40%左右或者40%以內。

在此大背景下,市內許多大醫院根據上級的規定,在去年10月至11月間已經就2012年度新制定出了內部規定,規定門診醫生抗生素的用藥比例,有的為20%,有些更低至10%,如果有醫生或科室超標,就有可能受到內部處罰。

據介紹,盡管相關細則未最后出臺,但內部處罰很可能指扣罰醫生的工資、年終獎以及對其專業水平評定產生負面影響。

對話當事人

三甲醫院醫生L———

用不用抗生素是很專業的問題

羊城晚報:為什么會想著向媒體反映這個情況?

L:各醫院的指引出臺有一段時間了,但我一直沒有看到社會上進行過討論,這個問題不但是業界的問題,它應該交給社會,讓大家達成一種共識。

羊城晚報:能否介紹一下你所在醫院的情況?

L:最近是感冒流行季節,1月份,我們科室的抗生素用量已經超標。而更加不合理的是,我們現在普通醫生的電腦權限是不能開抗生素的。病人執意要開,我們只能建議掛專家或者主任號。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使用“以前的藥房”以及制作“藥方小模板”來擺脫這種電子化管理,醫院領導也知道這件事。但問題是,電子操作都有痕跡,在可能進行扣罰的情況下,即便領導理解,哪個醫生又會冒險開呢?

羊城晚報:從你個人角度,你是否贊成嚴控抗生素?

L:是否用抗生素,其實是一個很專業的問題。治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有著個體差異。不像修機器那樣,每個病人都照著模板來處理。病原體有一定的流行性、區域性,例如同樣是發燒的一百個病人之中,春天時病原體50%是病毒,但到了夏天、秋天,就不可能還是那樣的比例啦。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可能會增加,甚至超過20%這個用藥指標,如果還按這個指標來執行,許多病人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希望有關部門認真考慮。不應該將病患的性命附托于一個或者幾個指標之上。

這樣一個硬性使用指標一出來,產生的影響真的很大。

羊城晚報:但此前社會上對于醫院濫用抗生素真的很反感,你有什么看法?

L:目前的情況是,部分藥品生產企業營銷行為不規范,加之極個別的醫務人員存在醫德醫風問題,導致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此外,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不完善,“以藥補醫”的機制仍然在醫院里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我相信,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從這里入手,而不能單純以行政力來對專業領域進行規管。

記者調查

有醫生說問題已顯現

面對硬性規定,在診療過程中感到左右為難

行政公權力以實際行動回應社會上對于抗生素濫用的問題,其動機無疑是良好的。但有醫務工作人員表示,嚴管之下,問題已經逐漸顯現。

有資深醫生向記者介紹,抗生素是門診常用藥物,涉及內、外、婦、兒、耳鼻喉、皮膚,甚至骨科、腫瘤等科室。20%的指標就意味著,醫生在接診病人時,十個病人之中只能有兩個可以使用抗生素,“這樣一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有用藥指征,有需要用抗生素的病人,會因這規定而得不到應有的抗生素”。

有耳鼻喉醫生反映,這一規定嚴重影響就診效果。以兒童鼻竇炎為例,在診療指南里面寫明,抗生素治療要持續三個月的,“這樣的服藥許多家長都不可能接受的,原本都不能這么規范地堅持用藥,現在我們就更不敢開藥了”。他介紹,前一段時間在門診接診的一半以上是鼻竇炎病人,如果按診療指南來開處方,“那每個月我都肯定‘超標’了,那時我的薪水都被扣掉了,我就等于白干了”。

有醫生介紹,因此為了不超指標,所以都很少開抗生素,或者告訴患者到藥店里買藥。有些醫生遇到病人強烈要求開抗生素,經過解釋都沒有辦法時,就在病歷上注明“病人要求口服抗生素”。

而在有些科室的醫生,對于這個指標問題,則按診療規范來處理,發燒的病人,先驗血常規,反映是細菌感染了才為病人使用抗生素,但有醫生透露,感染常有三大類,病毒、細菌、肺炎支原體,普通的血常規根本不能反映出這三類感染,例如血常規正常范圍,但病人有可能是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如果因為用藥指標而沒有及時使用抗生素,受害的更多是病人本身,“醫院迫于壓力,將許多東西都壓給了醫生,使得醫生的工作變得非常無奈和無助”。

有街坊說不做小白鼠

希望就有關標準進行科學論證

“心情復雜,心情復雜啊。”市民崔先生的孩子由于體弱,從2歲開始,幾乎就是醫院的常客,此前也曾大量接受抗生素注射。他坦言,自己對抗生素深惡痛絕,但現在醫生束手束腳,也讓他對醫院的能力產生進一步懷疑。

也有市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定程度的不解,如果這樣的制度沒有獲得科學的論證,只能說明醫院迫于壓力,放棄了自己的職業責任感,“專業領域,本來就應該有人勇敢發聲,百家爭鳴”。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