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指數20日起將通過上交所行情系統發布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2010年12月20日起,上海證券交易所行情系統(SHOW2003)轉發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指數代碼:000999,簡稱:兩岸三地。
據中新社12月16日報道,首條能夠真實反映陸港臺市場整體走勢的基準指數——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于2010年1月18日正式對外發布。隨著指數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及滿足境內外投資者的需求,2010年12月20日起,兩岸三地指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行情系統SHOW2003轉發(代碼:000999)。這是繼今年7月5日起,兩岸三地指數通過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的市場數據傳送專線系統發布(代碼:CS500)以來再一次拓寬指數發布渠道。兩岸三地指數影響力有望再攀新高。
兩岸三地指數發布之初就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投資者的關注。據悉,已有境內外機構在積極準備開發相應的投資產品,為投資者投資兩岸三地市場提供便捷的工具。
兩岸三地指數由500只樣本股組成,分別為滬深300指數的300只樣本,中證香港100指數的100只樣本,以及從臺灣市場選擇規模最大的100只證券作為樣本。
截至2010年10月底,兩岸三地指數覆蓋了兩岸三地市場70%左右的市值和50%的成交金額,能全面刻畫大中華地區股票市場的整體表現。統計顯示,兩岸三地指數總市值約33.8萬億元,其中內地、香港和臺灣市值分別約為17.8萬億元、12.4萬億元和3.6萬億元,占三地市值分別約為67%、69%和75%。
從樣本行業構成來看,兩岸三地指數樣本能較好地反映各自市場的特征。即對于金融中心內地市場和香港市場來說,金融地產股數量多、權重大,兩個市場貢獻了金融地產行業39.46%的權重。而對于素有高科技美譽的臺灣市場來說,信息技術行業在數量和權重上獨占鰲頭。兩岸三地指數中,信息技術行業樣本58只,權重約12.17%,其中44只來自臺灣市場,權重占比達到10%。
總體來看,兩岸三地指數中,香港市場樣本權重居首位,約占45%,其次為內地和臺灣市場,權重分別約占36%和19%。
截至2010年12月15日收盤,兩岸三地人民幣指數收于1468.55點。指數市盈率約19.1倍。
(雷東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