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線不變 趨勢未改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上周五股市急挫,一時間市場開始懷疑這一輪行情是否結束?雖然我們無法預先知道是否結束,但觀察一些信號可以知道行情是否能夠延續。其中最為重要的信號就是投資主線的持續性。
毫無疑問,始于2008年10月的本輪行情,投資主線是新興產業、重組整合、消費服務(基本上為中小市值股),而非傳統產業也不是傳統資源類股。具體觀察上周五逆勢表現的品種,集中于重組整合類公司,如寶光股份、株冶集團、韶能股份、渝開發、東方集團、晶源電子、太原剛玉、湖南投資,而且有持續表現。再看周一率先回穩并領導反彈的品種,更加清晰顯示出新興產業、重組整合、消費服務這三大投資主線的活力。從群體上看,率先積極上攻的是前期受制于解禁潮壓力的創業板,為中小板等中小市值成長股樹立信心。從行業上看,率先創出反彈新高的既有新一代信息技術類的晶源電子、同方股份、國民技術、萊寶高科、大華股份、中瑞思創、機器人,也有生物技術類的安科生物、海普瑞等,最后帶動醫藥板塊的整體強勢,與此同時,重組整合的投資主線內涵也進一步豐富內涵。這些都為行情持續深入展開提供動力源。
主線不變,整體上漲趨勢就不會發生逆轉。比較上證指數與中小板綜指,目前的寬幅震蕩也屬于正常的范疇。上周上證指數出現30日均線上穿250日均線,這是一個轉向強勢的重要特征,但歷史上看常常會有一次回抽30日或250日均線的過程。此外,上周五的大陰線與今年4月19日的跳空缺口大陰線形成對稱,不過,兩者有著本質區別,“4·19”大陰線是指數橫盤震蕩8個月且均線系統剛轉向空頭排列的時刻,當時也是中國石油、中國聯通帶頭殺跌,推動股指從3200點附近一路調整至2319點,即屬于空頭排列下的大跌。而“11·12”大陰線是指數震蕩盤升4個月且突破250日年線、均線剛轉向多頭排列的時候,屬于多頭排列下的大跌,兩者性質上剛好相反,此次調整的結果應該是向上的。至于中小板綜指則處于創出歷史新高后轉向加速上漲期,上周五的快速調整只是對漲速過快的一種修正,從內部上漲結構看,目前已開始轉向大市值品種的全線補漲期,如海普瑞、海康威視、四維圖新、科華生物等,還有眾多前期弱勢中小市值品種,借助于物聯網、節能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主線,有望出現大面積補漲。一般來講,最后會再次出現一次集中放量的過程。估計中小板綜指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強勢上攻格局,周一上漲力度雖然較大,但仍未觸及上周五大陰線50%位置,短期有可能還會一些反復與震蕩。
隨著行情的不斷深入,估值壓力會不斷上升,特別是國內CPI、PPI等敏感經濟指標的快速上升,流通性預期會逐步收緊,這對市場整體估值上移會不斷構成壓力。在中小市值成長股不斷加速之后,相應的投資風險要引起警惕。在所有投資主題中,重組整合題材仍然最具吸引力,除央企及地方國企的大規模整合帶來的投資機會外,行業整合同樣值得關注。近期比較值得關注的是醫藥行業,按照三部委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醫藥行業的整合步伐有望加速。從醫藥產業的現狀看,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國、世界第二大OTC藥物市場和世界第五大藥品市場,但弱點是自主創新能力弱、產品同質化嚴重、生產集中度低,顯然,除強化自主創新以外,醫藥領域的兼并重組這一主線是值得重視的。與其他行業相比,目前A股醫藥行業的小市值優勢明顯,最大市值也只有400-600億之間,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定會有上千億市值股出現。做強做大,離不開重組整合,這也是資本市場最有魅力的地方。整合重組的方式有很多,但具有跨區域整合能力應該是經營管理模式突出、融資能力強的行業龍頭,如上海醫藥、華北醫藥、魯抗醫藥、廣州藥業、太極集團等地方優勢醫藥企業,央企的中國醫藥、華潤三九等,理應是行業整合的有力競爭者。另外,經營模式創新帶來的機遇值得關注,如全球專利藥原料藥或制劑藥領域,目前已有一批優勢企業經過多年積累,已形成強大的復制能力,在全球專利藥到期高峰期可能帶來的高速擴張機遇值得關注,如海正藥業、華海藥業、海翔藥業、仙琚制藥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