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資受阻,上海公立醫院陷公,私兩難困境
鉅亨網新聞中心
開業已三個多月的上海華山醫院東院,仍然未能如愿引進社會資本。
這座醫院由美國哈佛醫學院和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合作創立,六年前雙方宣布合作之時,就言明由民間投資建設;華山醫院院長丁強也曾在2009年底透露,正在和社會資本接觸。但記者近日獲悉,華山東院仍是華山醫院全資投入的一個分院。
并且,華山東院引資的想法短期內恐難以實現——上海另一家著名三甲醫院仁濟醫院,原來打算采用類似的模式,在其西院引入社會資本控股,并交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管理公司運營。但記者獲悉,盡管各方已談判了好幾輪,這個改革方案尚未獲得上海市通過。
如果華山東院不引進社會資本,則將面臨另一個拷問:在優質醫療資源緊缺的現狀下,公立的華山醫院把大量資源投入市場化收費的高端醫療服務,是否合適?
社會資本去留的背后,仍然是公立醫院責任邊界不明、補償不足的困境。
“高端”詰問
華山東院的第二冠名是上海國際醫院,這也是上海首家公立涉外醫院。醫院現有200張普通床位,20張重癥監護床位,20張CCU床位,12張急診觀察床位,11間先進的手術室和設施齊全的體檢中心,并且裝備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核磁共振、彩色多普勒機、射波刀、手術導航系統等儀器設備。
華山東院定位于提供特需醫療和高端醫療服務,除了上述一流的硬件環境,醫療人員隊伍也非常精良。東院市場部的人士14日接受記者電話咨詢時介紹,東院配備的全部是教授級別的專家,其中不少人有豐富的國際醫療經驗,他們將在華山醫院本部和東院兩邊出診。
她同時表示,東院門診采用預約制,手術和住院需求也會優先考慮,一般不需要等候。而了解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華山醫院一些特色科室的專家門診一號難求,入院手術等上兩周是常有的事。
不可否認,東院的開張會進一步擠壓普通患者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而且,涉外醫療服務的收費不菲——目前三甲醫院的特需服務價格是普通診療或護理價格的二到三倍,而國際化的醫療服務比之還要高出幾倍。公眾擔心利益驅動會加劇這種緊缺狀況。
新醫改方案中提出,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上限為10%,這一數字是指床位占比。華山醫院網站的公開資料顯示,其核定床位1088張,算上東院新增的200張床位,總數為1288張,則其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也已超過規定。而此前有官方報道稱,華山東院的設計床位為500張。
華山東院坐落于上海浦東新區,緊鄰一個大型國際社區。浦東新區衛生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隨著上海的改革開放,涉外高端醫療需求會越來越多。這一塊雖然不是基本醫療需求,本可以由社會資本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但上海現有的民營醫療機構無論軟、硬件上都難以滿足這種需求,華山東院剛好填補了空白。
資本難題
其實,華山東院從一開始就打算引入社會資本來做高端醫療。
據新華社報道,哈佛醫學院和華山醫院2004年決定合作建院時就宣稱,這將是全球第15所、中國大陸地區第一所哈佛國際聯合醫院,由民間投資建設,并計劃聘請美國麻省總院的著名專家來做首席執行官。
華山醫院院長丁強在2009年11月出席中國醫院院長年會時曾向本報確認,華山醫院正在與社會資本商談入股東院事宜。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認為,多元化辦醫是醫院“管辦分開”的前提,一種理想的合作模式就是公立醫院的技術、民間的資本和國際的先進管理相結合。
這不僅是對華山醫院上述改革的概括,也是部分業界人士的共識——上海另一家著名三甲醫院仁濟醫院,也計劃讓社會資本控股其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西院,并引入約翰·霍普金斯醫學管理公司進行合作。據悉,仁濟院方與美方代表自2009年7月開始初步接觸,此后舉行了幾次商談。
但是記者近日分別從仁濟院方和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獲悉,這個改革方案市里尚未通過。
仁濟院方給出的解釋稱,霍普金斯集團不出資,因此領導層面不同意。但實際上,這個條件雙方商談時就聲明在先,霍普金斯的慣例就是對外輸出管理,一般并不出資。仁濟醫院深諳于此,早就提出讓霍普金斯作為戰略合作者,并找到了三家國內的醫院投資公司商談合作,準備從中選擇一個大股東。
知情人士透露,仁濟的改革方案被披露后,衛生部有關人士即在非公開場合表示了異議,認為公立醫院引進社會資本,有將公共資源用于私人贏利之嫌,法理上存在爭議。上海市高層對此事舉棋不定,顧慮也許就在于此。
上海一家公立醫院的院長認為,無論是引進社會資本,或是大搞特需醫療,背后都是公立醫院財政補償不足的困境。但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對“醫療公共品”作出明確合理的界定,并保證公共財政的投入,其它的則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