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殺"后會否迎來"通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上周末的弱反彈曇花一現,一度令投資者以為市場底部已隱現,超跌引發的反彈行情將持續;但本周一市場又毫無抵抗性地大跌逾130點,給了投資者當頭一棒。究竟市場對持續大跌的容忍度在哪里,大盤“通殺”后又會否迎來各板塊的報復性反彈呢?
我們根據Wind資訊統計,按照總市值加權平均法計算,自4月15日下跌以來,全部A股跌幅高達19.15%,同期跌幅最重的當數引領此次調整的房地產板塊,跌幅高達28.81%,黑色金屬、化工跌幅也分別高達24.71%及23.50%;期間表現較為抗跌的醫藥生物、食品飲料跌幅則分別為9.54%及12.14%。
數據顯示,僅僅一個月,大盤通過斷崖式下跌就跌去了近20%,這種調整力度確實驚人。盡管大盤超跌嚴重,但期間幾乎沒有出現過像樣的反彈,基于此,市場人士開始看好超跌后引發的反彈行情。
其實,這可以從銀行股的表現中窺探一二。按照算術平均法計算,金融服務指數4月15日以來的跌幅高達24.53%,跌幅位居申萬二十一只行業指數第四;而按照總市值加權平均法計算的金融服務指數同期跌幅則達16.25%,跌幅大大收窄。這說明大市值的銀行股經歷市場連續的“暴雨”洗禮后,已經逐步顯現出止跌跡象,而本周一市場的再度暴跌,或許意味著對市場的擔憂情緒已被大部分釋放完畢。
而究竟政策及基本面能給股市帶來多深的調整呢。目前來看,投資增速高點已過,市場基本形成了下滑的一致預期;同時,通脹早已顯現出升溫的跡象,至少溫和通脹難以避免;政策方面,近期的持續重拳出擊,已經遏制了房價上漲勢頭,應該說,全面的下跌已經展開,政策調控的效果已初步顯現。基于投資下滑的預期以及房地產在經濟中的權重地位,我們預期對房地產的打壓短期會告一段落,畢竟政府不會選擇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時機去犧牲經濟。后期政策的出臺應該會視房價走勢而相機抉擇;如果房價控制在目前的狀態,則后市再度出臺嚴厲調控政策的可能性就會變小。
我們相信股市沒有永遠的下跌,久跌后肯定會迎來反彈。而鑒于此輪調整力度超出預期,且各行業都未幸免,因此,只要市場出現反彈,行業就將呈現“全面開花”的狀態,“通殺”后迎來的肯定將是“通吃”。
具體到細分行業,“超跌”行業的彈升幅度相對而言會大一些,如房地產、黑色金屬、建筑建材及化工等;不過,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電子元器件及農林牧漁等前期抗跌板塊,由于在最近兩周的調整中成為領跌品種,短線反彈的幅度也可能較為可觀。整體而言,在超跌可能引發的行情中,重在參與,至于反彈品種的選擇,意義已經不那么大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