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中國IT趕超韓國將是必然的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訊 2月20日消息,中國最大的電腦生產廠商聯想集團首席執行官楊元慶1月22日在香港接受韓國《朝鮮日報》採訪。在採訪中,楊元慶表示“中國在電腦等IT市場趕超日本和韓國已是大勢所趨”。
“人多地廣的中國是發展最快的市場。這里有中國本土品牌,也有像聯想這樣在中國和海外同時成功\的企業。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哪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中獲勝,該企業就會引領世界市場。”
聯想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2007年《財富》),因2004年收購美國著名的IBM公司的個人電腦業務而聞名于世。這件轟動世界的事件展示了向世界騰飛的中國力量。此後聯想幹脆把總公司搬到了美國。
當時力挺收購IBM的主角就是楊元慶。當時聯想的其他董事幾乎都表示反對,但聯想的創始人、董事長柳傳志相信楊元慶的判斷。
聯想收購完IBM後,柳傳志交出經營大權,出任控股公司董事長,之後,楊元慶離開CEO的位置,出任聯想總裁。但是,看到源自美國的世界經濟危機阻礙了電腦產業的發展,楊元慶2009年2月重新回到聯想CEO的位置,公司創始人柳傳志也重新出任總裁一職。
楊元慶歸位後,大打所謂的“保護和攻擊”(Protect and Attack)戰略口號。
“聯想迄今為止致力于千方百計在中國內需市場創造出更多的利益。現在,我們應該更深入挖掘中國市場,並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拓展。首先,將招集中國頂尖人才,把他們輸送到今後要開拓的新興市場上。其次,將把更多中國的熱門消費產品推介到海外市場。”
楊元慶最近每隔一個月就要往返于美國和中國一次,他正在深謀遠慮的一個重要的未來戰略就是,把中國打造成聯想的設計中樞。他說:“我們要努力培養企業創新的基因,而不是模仿,要使聯想產品的商標從‘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變成‘中國設計 (Design in China)’。中國技術人員的創新力量現在並不比美國差,但工資卻非常低。”
楊元慶在採訪前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展示的新產品都突出了“中國設計”這一概念,切實體現了他作為CEO的經營哲學。
小型筆記本電腦“IdeaPad U1”和“Skylight”以及智能手機之一的“LePhone”都屬于這類產品。這些新產品比其他產品更小、更輕、更靈巧,隨時隨地可以網上衝浪。
尤其是IdeaPad U1,可以把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器分離出來用作平板電腦,堪稱開創了“混合筆記本電腦”的新形式。電池使用時間也從至今為止最長不過10小時左右大幅提高到最長60小時。
[NT:PAGE=$]
再說LePhone,它是以谷歌的智能手機Android操作系統(OS)為基礎制作的,比三星電子先走了一步。這些產品本月初在美國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博覽會首次亮相,並包攬了主要獎項。特別是IdeaPad U1被網絡新聞媒體CNET、筆記本電腦專門雜志和美國雜志《科技新時代》等評為最佳電腦、最佳筆記本電腦和未來產品。
聯想的移動互聯網戰略使用了“樂”字,叫作“樂計劃”。其主旨是,首先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然後走向世界。
楊元慶說:“關于智能手機,也將首先推向中國市場。在中國取得成功\獲得信心後,再進軍世界市場。”
從他的話語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中國這一巨大市場的“分量”。中國市場正在逐漸壯大,從規模上可與美國匹敵,從質量上也成為消費世界最尖端產品的實驗平台。記者便想,正因為有著如此龐大的市場,所以他才敢說“中國即將趕超韓國”。
以下為採訪實錄:
問:請問剛才公開的新產品有何特征?
“中國有句俗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聯想也是如此。我們不斷創新和研發,謀求新的發展機遇。剛才的新產品更加輕薄,能夠更簡便地接入到3G(第三代移動通信)移動通信或無線局域網等各種網絡。”
問:自從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陷入衰退,包括電腦生產商在內的全世界IT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請問,聯想守住中國內需市場的戰略是什麼?
“去年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相比于前年驟增近四成。這樣的增長勢頭讓我們也大感驚訝。去年,聯想在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的份額增長了50%。預計,今年的中國電腦市場還將會繼續擴大。其原因是,中國經濟預計今年也將持續保持7%至8%的快速增長。”
但是,截至2009年3月的這一會計年度,聯想銷售額同比下降8.9%,只有149億美元。雖然中國等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增加了5%,但歐美地區的銷售額出了兩位數下降。
問:現在聯想的出口和內銷比例約為5比5,再過5年之後這一比例會如何變化?
[NT:PAGE=$]
“我認為,短期內中國和海外市場會繼續同步上升。但是,真要有個比較的話,中國市場的發展可能會更快一些。當然,憑借聯想在新興市場銷售的速度,海外新興市場可能會超過中國市場。”
問: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傾向與5年前相比有何變化?
“比起傳統電腦,現在很多消費者需要的是更小、更輕和可以無線上網的產品。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聯想正在積極推出智能電腦和智能手機等又小又薄又輕的產品。”
問:聯想的中國市場戰略和海外戰略有很大的不同嗎?
“沒有區別。我們不區分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我們的目標是如何滿足全世界消費者的需求。不過二三年前,我們的最新產品(個人筆記本)還只是在中國銷售,如今已銷往全世界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在經營上最重視的是銷售環節,以擴大在新興市場上的銷量。”
問:聽說,聯想最近在“中國大學畢業生想去的企業”中排名榜首。
“聽到這個新聞我又興奮又高興。這表明在聯想工作的眾多員工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問:聯想2004年收購IBM的個人電腦部門後得到的最大好處是什麼?
“過去聯想只是個中國國內的企業,而收購IBM的個人電腦部門後成了名副其實的跨國企業。引進了IBM的品牌、客戶、技術和管理方式,這些成了聯想獲得成功\的決定性轉機。”
問: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可是卻引進資本主義的一些做法,並取得了快速發展。您對此有何看法?
“中國越來越走向自由市場,企業以競爭為本。中國企業雖然在國內受到若幹保護,但走到世界就要與世界各企業競爭,並且要在競爭中獲勝才能生存。中國人的想法也在發生轉變,那就是,要看是誰把這個國家建設得更好,是什麼制度使人民生活得更舒服。”
聯想曾由兩位美國CEO先後負責經營,去年2月轉為由柳傳志、楊元慶親自執政。這表明了全球化經營的艱難之路。
問:退居二線的柳傳志重返崗位的原因是什麼?
“是為了使我們的企業更上一層樓。我相信董事長柳傳志會發揮他的領導能力,為建設‘百年企業’和享譽全球的企業做出貢獻。”
問:你認為在IT領域最重要的什麼?
“聯想創業時曾宣布過,IT產業第一是效率,第二還是效率,有了效率才能生存。有了最高的效率,就能成為最好的企業。所以,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首先想到效率。這也是我們永遠的課題。搞事業時雖然創新能力很重要,但創新也需要有效率才得以實現。進行高效、創新的投資才會有好的結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