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泄洪” 中國經濟有望百花齊放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文章指出,民資“泄洪”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經濟的活躍度和發展后勁將不斷增強,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自由化格局可期。
據證券時報5月17日報道,5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
擺在民營資本面前的是一條前所未有的康莊大道。根據《意見》,以往對民間資本設限的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市政公用事業和政策性住房建設領域、社會事業領域、金融服務領域等,將對民間資本開放。
毫無疑問,《意見》在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不僅僅是因為民資借此獲得了堪與國資比肩的“國民待遇“,更重要的是,這將正式揭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幕。
因為,以往在公共服務領域和金融服務領域鮮有民資的身影,國資基本上處于這些領域的壟斷地位,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而言,這無疑不利于這些經濟支柱行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和效果,進而增加了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的機會成本。
也因為,在目前政府出重拳調控樓市的環境下,中國經濟的發展或會缺失房地產行業帶來的強勁支撐,此時政府出臺措施鼓勵民資進入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可以培育更多的經濟增長點,以防在“后危機”時代中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從中國經濟長遠健康發展的角度考慮,這有利于解決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不平衡的問題。
更因為,在此前缺乏投資渠道的情況下,民資大量積聚在樓市、股市和部分投資品市場,助推資金市場形成了巨大的泡沫;當泡沫愈來愈大之時,所謂的“賺錢效應”會吸引更多的民資投入其中,使得實體經濟領域成為被民資遺忘的角落。可怕的是,泡沫與資金互動式的“惡性循環”,幾乎是全球歷次大的經濟危機的導火索。
在4月16日房貸新政出臺后,樓市并未如人們預期的那樣向下深幅調整,房地產開發商和投資客的觀望氣氛非常濃厚。除了樓市投機資金抱有僥幸心理外,資金缺乏樓市、股市之外的投資渠道,也是目前房價并未明顯下跌的重要原因。
而政府本次對民資投資領域的“開閘”,有望引導積聚在樓市的龐大資金真正“泄洪”。當民資覺得“廣大天地任馳騁”后,樓市將不再是他們“最后堅守的陣地”。
隨著《意見》的正式實施,靠食利為生的民間借貸資金的規模將日益萎縮,因為有更適合的行業或領域在等待著這些資金進入,如金融業。
民資“泄洪”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經濟的活躍度和發展后勁將不斷增強,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自由化格局可期。
(郭建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