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起醫保關系可跨省轉移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兩年前從廣州調到北京工作的熊偉,一直在惦記他被封存在廣州醫保個人賬戶中的5000多元錢,與醫保關系一起“凍結”的還有他的養老保險關系。
從去年末得知養老保險關系可以轉移之后,熊偉就開始琢磨什么時候醫保賬戶中的錢也能轉移。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么快。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出臺《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流動人員跨省就業時,將可據此轉移自己的醫保關系,并劃轉個人賬戶資金。這是繼半個月前出臺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辦法后的又一項惠及個人基本保障的政策,《暫行辦法》將于今年7月1日起實行。
人保部醫療保險司司長姚宏近日在一次論壇上透露,截至2009年10月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總人數已超過12億,其中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有3.75億人,參加新農合的人數為8.3億。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很多流動人口工作地改變后醫保關系不能轉移接續。新政策的出臺,將推動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幫助老百姓解決異地醫療保障問題。
根據中國社會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分為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個人分別按照職工個人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交納醫療保險基金,交納比例全國各地有所不同,單位繳費一般在7%~9%之間,個人繳費全國大部分地區為2%左右。
其中,單位繳費的絕大部分進入統籌賬戶,主要用于住院費用的報銷;單位繳費的剩余部分和個人繳費一起構成個人賬戶。目前除北京等極個別省市的醫保個人賬戶可以自由取現外,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個人賬戶資金實行專款專用,主要用于門診和定點藥店買藥。
和養老保險累積制不同,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實行“現收現付”制,即“用現在的錢看現在的病”。醫療保險按月繳費,參保者一旦停止繳費,將不再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比如,失業人員將不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就醫不用《社會保障卡》或《醫療保險卡》,如果個人醫療賬戶有余額,可以用于門急診就醫和定點醫保藥店購藥,用完為止,而住院不能再享受報銷。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昨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醫療保險關系轉移要比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簡單得多,只需要轉移醫保個人賬戶資金,而這資金本身就是歸參保者個人所有。參保者在流動就業時,醫保關系可以附在養老保險關系上一起進行轉移,辦理起來也會非常便捷。
醫療保險是所有社會保險中最能體現“大數法則”的險種,單位繳費交納的統籌基金屬于全體參保人,體現社會互助共濟的原則。由于它現收現付的特性,在參保者流動就業時不需要轉移統籌基金。
《暫行辦法》還規定,除醫保關系可跨省轉移之外,隨參保人身份的變化,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種不同類型的醫療保險關系,也可互相轉移。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可在就業地參加當地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回農村后可帶回,轉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并且不會中斷。
由于醫療保險不是累積性的險種,醫保報銷比例并不會因為繳費年限的不同而不同。楊燕綏表示,參保人身份轉換后在不同醫療保險關系類型之間的轉換也并非難事,轉換之后個人賬戶的錢沒有損失,享受報銷標準則根據不同醫療保險關系類型而定。
為保證轉移接續信息順暢簡便,人保部將會同衛生部設計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憑證,身份證號碼是參保人員的唯一識別碼,參保人轉移醫保關系時,只需要向社保機構出示,參保信息即可得到及時更新。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