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賽爾評論:黃金高價弊端日漸顯著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上周五,黃金因中國央行宣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原因再次測試了1370美元/盎司的關鍵阻力,但該政策與加息相比令市場大失所望,最終金價又回到了1385-1390的震蕩區間之中。
不過目前歐債危機暫時告一段落、美聯儲也難在短期內再掀波瀾,而中國于上周六公布的高達5.1%的11月CPI讓中國央行加息預期不降反升,在這樣一個情況之下,貴金屬價格也暫時失去了大幅上漲動力,而嚴重的通脹預期以及旺盛的實物需求成為了支撐金銀價格的關鍵因素。因此,未來金價繼續維持區間震蕩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但對于實物需求來說,卻面臨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很明顯,雖然金價自1430美元/盎司的歷史記錄有所滑落,但其絕對價格依然令普通投資者難以承受,而高通脹與流動性泛濫又讓人們不得不尋求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在黃金需求大國印度表現得尤為明顯,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印度2010年3季度的黃金珠寶性需求相比2009年提高了36%,額度達到74億美元,相比去年也增加了67%。當然這是一個能夠對金價形成堅實支撐的數據,但是事物總有其另外一面,同樣是來自于印度的數據顯示,今年黃金消費旺盛的背后卻是消費者對高純度黃金的放棄,印度黃金出口商Patrivala Jewels表示,今年印度黃金消費者開始以18K的黃金飾品代替以往更加受歡迎的22K與24K的金飾品。而印度大多數金商也開始減少高純度金飾品的供應,轉而迎合消費者增加低純度金飾品的供應。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24K以下的黃金,無論是金條還是其他金制品,均不存在投資價值,由于印度社會文化使然,導致其國內金市出現量大質輕的狀況,但在其他國家的表現就絕非如此了,根據該出口商的銷售顯示,印尼、泰國以及新加坡的實物需求已經開始下降。換言之市場已經開始對高昂的黃金價格做出一定反應。如此一來,金價若一直處于目前的高位,等到印度黃金消費旺季結束,轉而進入黃金淡季,那么黃金的實物需求支撐將開始有所動搖。
一旦如此,若沒有歐美又未爆發新的危機,那么黃金將只剩下通脹預期一個支撐,但各國央行緊縮貨幣的政策也將對金價形成打壓。
我們不能排除突發事件的可能,而且當前全球經濟的狀況也不會照上面的劇本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實物需求是金價最為堅實的支撐,一旦這個支撐發生動搖,自然將增加貴金屬價格的潛在的風險,而且無論經濟如何演變,金價已經臨近淡季,對于投資者來說,近期各種因素開始出現新的變化,因此近期務必高度關注風險,輕倉入場為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