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目前股市熱點的幾點看法
鉅亨網新聞中心
我國資本市場經歷了近20年的風風雨雨,從部分流通到全流通,從主板到中小板到創業板,從個人投資到機構投資,從股票投資到融資融劵到股指期貨,從小到大超常規發展,助推了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但是,2010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長11.3%, 全球第一;股市下跌26.8%,全球倒數第二,僅好于希臘。我作為一名普通老百姓,一個小股民,談幾點意見和大家交流。
首先,證監會既是我國資本市場的管理者,又是我們全體股民的總代表。我國股市歷來是資金推動型和政策主導型,在作出重大決策時,應考慮到我國目前所處的基本國情是社會主義 “初級階段”,重大決策應有“中國特色”。歐美等發達國家股市已有100-200年歷史,已經是個青年人或成年人;我國股市才20年,只能算是個小孩。因此,不能要求小孩也和青年人成年人一樣。新事物推出不要操之過急,可以順序漸進。諸如股改,利用3年時間實現全流通,讓股市平穩過渡。證監會將要推出國際板,這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是件好事。但最好設定一個時間告訴大家,不要讓大家忐忑不安,也可以防止某些人借機推高或打壓股市,引起股市波動。
其次,證監會最近提出第二階段新股發行體制改革。這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進一步完善詢價過程中報價和配售約束機制,促進新股定價進一步市場化。按照這個思路改革,會給新股發行帶來進步。但個人認為,按這個思路改革得出的報價和詢價,未必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
我們知道,法院法官是不采用原告、被告自己取得的鑒定意見,而是采用由法院委托有資質的單位作出的鑒定意見。保薦人、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是由上市公司自行委托,上市公司也被保薦人、承銷商進行過“包裝”,且他們之間存在利益關系。《招股說明書》也是出自保薦人、承銷商之手,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包裝是否過度,過度包裝肯定會推高報價,導致上市首日往往破發。只有切斷上市公司和保薦人、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利益關系,才能確保報價的公平公正,報價才會合理。為此,建議由上市公司支付給中介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費用預算,先給證監會和財政部。證監會和財政部按進度支付,并留下20%費用,待一年后沒有發現問題再支付。如發現有過度包裝造假等問題,不僅20%費用不支付,還可以加重處罰,一年內不能被聘為上市公司保薦人,對會計師事務所可以不固定。下一個會計師事務所發現上一年會計報表有重大問題,必須追究上一任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處罰其一年內不能為上市公司提供服務。
第三,新公司上市融資和已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大小快慢,往往會引起市場波動,不利于市場穩定。證監會每年有沒有工作安排和融資計劃,如有安排可以曬曬太陽,告訴大家。個人看來,證監會可以多聽聽老百姓意見。融資計劃過大,會使股市承受不了;少了會影響經濟發展。融資計劃應和GDP相適應,并和新增資金相匹配。證監會對每年融資的時間安排,不妨仿效銀監會對各銀行均衡貸款一樣做到均衡融資,以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第四,證監會要加強對上市公司公告管理,特別是對上市公司合同的信息披露。有的上市公司全年主營業務收入才5億多,可是有時卻公告幾個合同金額高達20、30個億。這些合同如何完成,多少時間完成卻沒有說,造成股價飆升。后面雖有補充公告,為時已晚。個人看來,證監會應規定上市公司簽訂合同要在第一時間詳細公告。比如銷售合同每年銷售多少,建筑合同、承包合同幾年完成,每年完成多少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