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葛萊肯:印伊石油交易帶來外交難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印度和伊朗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關聯,印度開國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曾如是說。如今,經濟利益又將兩國更緊密地連在了一起。印度已與伊朗達成協議,印度可用其不可自由兌換的貨幣盧比與伊朗結算石油交易。這可說是非常上算的買賣,但在外交上卻可能是個燙手的山芋。
印度每年從伊朗購入價值120億美元的石油,但貿易并不平衡。據伊朗政府稱,伊朗從印度的進口額僅為27億美元。若按照提議的方案,印度和伊朗石油交易的45%用盧比結算,那么,假設貿易水平不變,伊朗以盧比交易的貿易順差可能最終達到約30億美元。如果和伊朗的所有交易都改用盧比結算,貿易順差將達每年90億美元。
盧比這一不具流動性的貨幣就像是禮品卡,持有者只能在印度商店使用。伊朗須有自己的打算。
其中一個選擇是把錢存進銀行。現在,印度通過一家土耳其銀行以美元向伊朗進行支付。但是兩國已達成協議,伊朗可以將盧比存儲在印度國有的UCO銀行,利率或將為4%,但伊朗也將因此承擔貨幣風險。
或者,伊朗此后可從印度購入更多稻米和農產品。在美國新近的制裁下,物資匱乏已開始成為棘手問題。印度甚至可能成為第三方國家向伊朗出售商品的貿易樞紐,就像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貿易常常會取道迪拜一樣。不過,印度對西方制裁之痛的紓解作用越大,美國政府就會越憤怒。
第三個選擇是用這些錢來投資,比如購買印度的債券或股票。從政治方面看,美國政府不可能會覺得這有吸引力。但鑒于印度有為其資本賬戶赤字融資的需要,可能很難對“放在桌上的現金”說“不”。
對于世界經濟來講,印度和伊朗的協議很有可能是件好事。它意味著非伊朗國家石油價格的上行壓力減小,特別是現在中國不斷減少從伊朗這個流氓國家的進口。但是,更緊密的經濟紐帶可能伴隨著政治后果。
新聞背景:
2月9日,《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報道,1月份,印度增加了伊朗石油的進口,成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部分抵消了中國削減石油進口的影響。
2月7日,路透社稱,印度政府曾計劃派遣代表團赴伊朗,尋求擴大出口。雙方已達成一致意見,印度將可用盧比這種不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對45%的伊朗石油交易進行結算。
2月7日,路透社引述出口商和碾米商的說法稱,伊朗買家拖欠支付從印度購買的約20萬噸稻米,表明新一輪的西方制裁對伊朗施加了更大的壓力。
印度約有12%的石油從伊朗進口。過去使用的結算機制在2010年12月關閉后,印度就通過一家土耳其行銀行用美元進行支付。
杰夫是一位前外交家。他在孟買工作了四年,任英國領事館首席代表助理、第一金融經濟秘書。在加入外交和聯邦事務部之前,在英國財政部任職四年。曾在牛津曼斯菲爾德學院攻讀哲學、政治與經濟專業。
作者為路透Breakingviews專欄作家,本文僅為個人觀點(編譯:王曉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